没有政治的土壤。
和商业的情形一个样。
自古士农工商。
官员要控制一切,认为和宣扬只有官员才能治理好天下,天下的盛世靠的是官员们的管理。
但是到了大清。
士农工商都是奴才。
谁也不比谁高尚,买官卖官历来的末世现象成为常態。
但是有利必有弊。
有弊必有利。
世无绝路。
对商业的束缚,的的確確松过大明。
这个束缚不是法律层面上的,而是士农工商的传统气氛被破坏的基础上。
所以大清的税赋收的多。
因为商人可以做官,可以钱买官,虽不至於和官员们平起平坐,但也不再是官员可以任意揉搓的取款机。
商人勇於做生意。
银子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对社会发展才具备经济价值。
官员们贪腐的银子只是他们个人和家族的享受,市场流通价值属性极低。
而商人们挣的钱投入再生產,那么循环的速度越快,社会的发展速度也越快,財富的增长速度同样更快,市场流通价值属性远高於前者。
最后市场增加了,社会財富总量也增加了。
至於该怎么分。
这是社会问题,需要靠统治阶级的属性,
所以大清属於方法上歪打正著,可虽然方法对了,但根子无疑是歪的,因此哪怕税赋收的惊人,可实际效果却极其低下,最终落后的生產关係,社会还是逐渐失去活力。
社会陷入一滩死水,市场也就彻底菱缩,最终死气沉沉。
犹如大明和大清的改革区別,
大明的改革,向来是如何从利益阶级手里分出来一块,朝廷得到补偿,最好还能缓和一下民间的负担。
张居正的改革就是如此。
包括张居正的许多改革措施,其中很多都是嘉靖朝官员提过和尝试过的办法。
而到了大清。
大清的改革歷来是如何先稳固自身的统治。
以史为镜。
大明是能力不足。
大清是根子错了和能力不足,但是歪打正著,运气不错,这个王朝自兴起就一向运气不错,主要的对手往往都是先自个死了。
最大的两个敌人。
打大明的时候。
大明死在了李自成手里。
打李自成的时候,李自成死在了农民手里。
其次张献忠突然兴起巡视前线的念头,然后被一伙清军遇见,竟然给一箭射死了。
次次如此,属实有点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