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一样获得了优势,这就是將军所言的大局观吧。
至於胡立勇的人马。
张灿並不放在眼里。
虽然胡立勇手里有一万八千多兵力,比西军要多出整整六千。
探骑向东南搜寻。
吃完了饭,张灿和手下校官们坐在野外,就著昏暗的火光,根据绘製的舆图猜测敌人的踪跡。
西边有天成军有近三万人马,加上西军的好几千,可谓是天罗地网。
北边是他们这伙追兵,南边是胡立勇。
至於乌恩有没有放弃突围,甚至掉转头来偷袭他们,这些都有可能,眾人你一言我一言。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本就是无形。
眾人连年战斗,从南到北,见多识广,又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虽然仔细的分析乌恩,盘算每一步的可能,可谁也没有把乌恩放在眼里。
至於下面的军士们,他们各自擦拭兵器。
熟练的把腰间一排小竹筒取下来,挨个的查看,
这些小竹筒大概小拇指大小,里面装满了火药,等需要使用的时候,取下竹筒把火药倒入三眼火管,然后用短通条插入铜管捣实火药。
三眼火有三根管,每根管各倒入一竹筒火药,然后各放入一枚铅弹。
再用纸团堵住管,继续用短通条把纸团捣入低端。
如此下来,那么管向下,火药和铅弹也不会掉出去。
经过特殊药水泡製晒乾,长寸余的火绳,点燃后可以缓慢燃烧半个时辰,也就是这半个时辰里,三眼火隨时可以击发。
不光如此,还能三连发。
三眼骑兵靠近后,对著敌人一连发射三发,就算是三头六臂也会被射下马。
射击完之后。
三眼火还可以倒转使用,像个狼牙棒似的。
加上骑兵身上的盔甲,既能远射,又能近攻,性价比十分强悍。
如果配合车营作战,更是如虎添翼。
这支精锐骑兵,全是打过三年仗以上的老兵,不是民兵那种,而且来源颇多。
如张灿陕西边军出身,后来轮班京营。
还有马范是京营骑兵出身,刘英是大同铁甲骑兵出身等等。
良好的组织下,经过长期的磨合,精良的装备,形成新的作战风格,也是这一千精锐骑兵敢追乌恩两三千人马的原因。
乌恩手里虽然有两三千胡骑,但並是不是精兵。
牧民的確善於骑射,比耕地的民夫战斗力强不知多少倍,但又比脱產后,训练有素的骑兵战斗力差。
前者只是生活所用,后者是职业所需。
民科终归是民科。
突然。
放出去的探马中回来两人,那两人神色匆忙,见到张灿后急忙开口:“乌恩与胡立勇打起来了,就在五十里外的白海子那边。”
“真他娘的狗屎运。”
马范恨恨的捶了捶拳,到底还是让胡立勇捡到了机会。
张灿粗中有细,“是乌恩先打的胡立勇,还是胡立勇先找到的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