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
走得太远,回头太难。
比如江南的新学气氛,如此的社会气氛,放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可又怎么样呢?在大周如此巨大的体量里,并无法独善其身,反而很容易被周边影响以至于扑灭。
同样。
如今大同在河套地区的发展,以及自己推动的工厂,虽然刚刚起步,可扩张速度很快,兔毛川一带吸纳了几千人,几家工厂也招募了近千人。
加上军队的扩充,商行的扩充等。
这样的局面,放在西方的小国里,已经可以算的上开始兴盛,改变一国的格局,但是对于大周而言,只能算一片水,相比较整个的湖泊,并没有作用。
大周常年的和平,在没有战乱末世的时刻到来前,自己创造的就业,还没有每年刚成年的人口零头多。
见到王信没说话,周世明心中一动,低声问道:“将军可是另有安排?”
张辉和李德兴怔住了。
“的确有。”
王信没有隐瞒。
做生意不怕变,怕的是没有规则。
聚众昌的事情,许多是提前讲好的,就算要变,也是以最初的初衷围绕而变化,大家都能服气,也不会反感。
但是云川城不同了。
“军队和商行缺一不可,没有商行的支持,军队打不了仗。”王信说道:“不过军队表现突出,士兵们应该得到该有的奖励。”
周世明等人没有说话。
奖励?
也就是要分他们的钱,虽然王信说的有道理,可周世明等人不愿意松口。
“军队立功越多,商行赚更多的钱,每年给军队的军费也越高,难道还不够吗?”李德兴轻轻问道。
周世明和张辉也看向王信。
王信笑道:“光军饷不行,为了稳定军心,还得给军士们谋一份后路。”
“什么后路?”周世明关心问道。
他想到了女婿汤平。
汤平升了官,已经是都司,镇守威远关。
原来想着,靠着自家的关系,为女婿谋官,一跃成为都司,也就是王信手下职位最高的武官,再升一级就是游击将军,与王信平齐了。
比原来军中第二人赵雍都要高一级。
结果王信回了一趟京城,不光他升了参将,手下也各个升了起来。
赵雍升了游击、张灿也升了都司
别人不清楚,自己很清楚。
兵部侍郎李源给自己的书信说的明白。
王信还是京营的身份,也就是说王信日后会调回京城,不会一直呆在大同,那么大同西军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周世明心里眼红不已。
如果没有机会,王信带着大同西军,自己当然不敢抢。
可要是王信调回了京营。
那么大同西军绝对不能落入别家,自己的女婿又是汤平,也是王信的亲信,于情于理,加上自家的帮助,王信要真是离开大同的那天,没道理不推自己的女婿上台。
王信不知道周世明的想法。
笑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有当兵的能打一辈子仗,那些立了功,退下去的老兵,总得给块地让他们能糊口不是。”
“将军的意思是商行分牧地给他们?”张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