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坛。。。。。。怕是要再出一位“江南四大才子了。此乃,江南文坛一大盛事。”
远处传来三更鼓响,惊起檐角铜铃。
而江南书社的楼阁之上,那盏孤灯始终未熄,将满室文稿映得通明,直至东方既白。
六月新刊定稿,整个《江南书社》的抄录阁灯火通明。
杨羡鱼一袭青衫立于案前,身后数十名书吏屏息凝神,狼毫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虽已有活字印版之术,但真正的好文章,终究要以才气浸润??每一册《江南雅集》,皆需经举人、秀才之手亲笔誉录,更有收藏价值。
墨香氤氲间,数百册首版新刊悄然问世,很快摆上了金陵城秦淮河畔的各座大书坊的书架。
起初,倒也没有什么异常,连书斋掌柜都尚未察觉。
直到某位青衫文士瞥见文章署名,捧着六月新刊的手突然一颤??
“[出县]《草》,江行舟?。。。。。。等等,这篇[达府]《菩萨蛮?咏足》,也是江行舟所著?”
他震颤的声音引来了身旁文士的侧目。
“这篇《陋室铭》。。。。。。。”书页哗啦翻动,“竟还是江行舟?!这是他的第八篇了!”
惊呼声如石子入水,霎时荡开涟漪,在整个秦淮河畔炸开。
“十篇!整整十篇,其中有七篇文章,皆是江行舟!他是何方人物?。。。。我头皮都要炸了!”
“借过!我怎么从未听过他的文名,让我瞧瞧!”
“别挤!你踩着在下的云履了!”
文庙长街骤然沸腾。
众多文士们抛却了往日的斯文,纷纷哄抢书架《江南雅集》,周围百姓们也凑热闹般涌来。
转眼间,金陵城各大书坊的新刊《江南雅集》便被抢购一空。
徒留掌柜们看着空空如也的书架,面面相觑。
不过一日,金陵城各大书坊抢着前往江南书社进货。
金陵城内文人墨客争相竞购,更有世家遣小厮彻夜排队??三十两纹银一册的天价,竟挡不住江南士林的热切。
那些性子急等不及的,甚至自己借来抄录六月期刊,一时金陵纸贵。
茶楼酒肆间,见手持一页新词,击节吟诵的文士身影。
斋香阁内,沉水香袅袅。
一群金陵府的十余名锦衣玉带的年轻秀才围坐案前,手中六月《江南雅集》的墨香犹新,却衬得众人面色愈发阴沉。
“呵,我那篇出县之作,竟连末页都未得登!”
金陵府,顾氏嫡子顾庆阳轻叩茶盏,青瓷脆响中掩去一声冷哼,十分不满。
他月前,特意遣府中管事携重礼往江南书社打点杨羡鱼,不想仍是铩羽而归。
案上摊开的书页间,“江行舟”三字触目惊心??整整十篇锦绣文章,竟皆出自这江州秀才之手!
“这江行舟。。。。。。。是何方人物?”
有人迟疑,猜测道,“莫非是哪个圣人世家的嫡子嫡孙不成?”
“若非圣人世家,用百年积累,怎会有如此多[达府]佳作一气呵成,同时出现在《江南雅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