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还有小兕子那气疾被孙思邈治愈一事。
不过,在医道上,孙思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皆有所成,其医术,可为当今大唐第一人。
昔日,他为了留下孙思邈,特意在长安建立大唐第一医馆,以供他治病救人,且这个医馆常常入不敷出,都是他内库拨钱支撑着。
现在孙思邈来见他,他心中有些不解。
“让他进来吧。”李承乾淡淡地说道。
“诺。”无仁躬身回道。
没过多久。
孙思邈走了进来,他脸上写着心事。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年!”孙思邈恭敬地拱手行礼道。
李承乾微微点头,道:“平身。今日孙先生见朕,所为何事?”
孙思邈微微抬头,望向李承乾,说:“陛下,臣听说陛下手里有一本书,名为《疾病防控手册大全》?”
李承乾微怔,道:“不知孙先生是从何处听来的?”
孙思邈脸色一肃,说:“此书都已经用于军营中了,陛下以为能够瞒得住老朽吗?”
李承乾没有丝毫迟疑,道:“确有此书。孙先生可是想要一览?”
孙思邈重重地点头,“还望陛下能够允许臣阅读此书。。。。。。”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才道:“孙先生近些年,治病无数,被长安百姓称赞,名声更是广传天下,有医圣之名。”
孙思邈静静地听着,不知李承乾的用意,耐心等待着下文。
“孙先生可曾听闻朕修建知行学宫一事?朕希望能够重现百家争鸣的场面,而医道方面,朕希望孙先生以后能够挂名在知行学宫之下,收徒授医,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医道人才,不知孙先生可否愿意?”李承乾淡淡地开口道。
孙思邈听后,若有所思,问:“若是臣不同意,陛下是否还会将此书借予臣一观?”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开口说:“孙先生对于小兕子有活命之恩,且昔日母后犹在时,孙先生更是救下朕的母后,朕没有理由拒绝孙先生的请求。无论孙先生是否同意,朕都会同意将那书赠送一本给孙先生。只是,于朕而言,不能重现百家争鸣的场面,实为一场遗憾。不知道孙先生是否愿意重见百家争鸣的那一种场面呢?各家学说林立,以朕之见,有利于大唐文化之强盛,将来必能名留青史。”
孙思邈沉默了。
他抚须沉思,未几,就说:“陛下之邀,乃出于公心,臣愿意挂在知行学宫之下,并著书传医家学说,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医道人才。”
李承乾心中顿时松了口气,“天下黎民百姓称赞朕为宣武仁皇帝,但是,朕以为孙先生的仁心,亦世所罕见。朕希望孙先生将来能够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孙思邈面色淡然,道:“臣所求非为名为利,而是见不得病魔横行世间,若是能够尽一份力就能让世间少一些病痛,对于那些病症能够根治,且永无后患,臣倒是乐意之至,甘愿为陛下效力。”
李承乾嘴角微扬,“善!”
“关于那本书,不知道臣要去找谁?”孙思邈问。
李承乾指向了殿外,说:“就让无仁带孙先生去崇文馆,那里恰好有一本精装的,就送给先生了。”
“谢陛下圣恩。”孙思邈拱手而道,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殿外,催促着无仁带他去拿书。
目送孙思邈远去,李承乾将目光移到了伏案最底下的一份奏疏上面,怔怔出神。
那份奏疏正是弹劾孙思邈治死人的内容,但据李承乾所知,即便是孙思邈不出手,那位患者也活不了多久。
反而,因为孙思邈出手,还多活了几天。
想到这里,李承乾心中合计着有一天朝廷修建大唐国立医院,且开遍各州郡,并能够免费为大唐子民治病。
要做到这一步,只怕任重而道远啊。
李承乾收起思绪,开始打起精神,处理伏案上还没有处理完的奏疏,神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