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殿内一时寂静,唯闻窗外槐花簌簌而落。
李承乾的目光打量着杜依艺,他没有让自己失望。
所举荐的这两个人,自己脑海中都有点印象。
能够被自己记住的历史名人,想必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良久,李承乾缓缓起身,负手而立,望向殿外。
“杜卿,朕记得《管子》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杜依艺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深深一拜:“陛下圣明!”
李承乾转身,眸中锐光乍现:“无禄!”
内侍无禄立即上前:“奴婢在。”
“传朕口谕,明日召马周、刘洎入宫,朕要亲自考校。”
杜依艺激动再拜:“陛下英明!”
李承乾淡淡道:“且慢高兴。朕虽愿用寒士,但若此二人无真才实学。。。。。。”
杜依艺肃然道:“若此二人不堪大用,臣愿领欺君之罪!”
李承乾盯着他看了片刻,忽而一笑:“好,朕拭目以待。”
同时,李承乾知道杜依艺为天下寒门士子探路,必然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
而且,在这之前,杜依艺也向寇准举荐了不少寒门士人,据寇准所言,这些被杜依艺所举荐的人,都是有才能的人,只是他们以前都缺少一个展露才能的机会。
但是,这个世界许多问题,都是一体两面的。
一方面,杜依艺推荐的人必然占据了名额,而名额目前是一定的,那么,那些想要这个名额而最终失望的那些人,肯定会有人心胸狭窄,将所有事情都记在杜依艺身上,必然对杜依艺身怀怨恨,对付不了他这个皇帝,他们可能拿杜依艺泄愤。
只是,李承乾可不想看到杜依艺出什么事情。
毕竟,杜依艺是为他办事,而且,办的事情都还很不错。
他在杜依艺离开后,就命令百骑的人和一些护卫暗中保护杜依艺。如今的百骑,不只是百人,其中的规模先后经过高俅、寇准的操作,如今已经达到万人。
可以说,如今的杜依艺,是他挥向那些把控着知识阶层的权贵子弟或世家子弟的一把刀。
目前的大唐,能够读得起书的,大部分都是那些权贵子弟。
而普通的老百姓,大部分连吃都吃不饱,如何供应家中的孩子读书呢?
等他收复整个大唐十道后,他会拿出早就准备好对付这些人的对策。
各地兴办官学,由对他忠诚的人去负责。
而且,读书期间只要表现优异,由朝廷支出一切开支,并弄出奖学金之类的东西,支持着寒门读书人有继续往下读的动力,同时灌输忠君的理念,为他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未来大唐官员。
随着时间推移,知识的把控,也就不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了。
但在这之前,还是要搞钱。
他记得没错的话,倭国那里可是有很多银矿的。
拿来给大唐的子民用用,想必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倭国的想法,那根本不重要。
而且,如果将他们提前消灭了,那么,将来也就不会有那种骇人的屠杀之事发生了。
此举既斩草除根,亦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