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元月二十日从申时到亥时,李承乾正在甘露殿跟着寇准、杜如晦、魏徵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到了亥时二刻,这种高强度学习才开始结束,接着,他派人将寇准、杜如晦、魏徵送回家。
他将查抄的房玄龄府邸赏赐给了寇准,而将长孙无忌的府邸赏赐给了王安石。
至于岳飞徐达等人,李承乾也都一一赏赐了长安的奢华宅院。
此时,长安夜冷如刀。
甘露殿的烛火渐熄,李承乾独自站在殿前的石阶上,望着远处黑沉沉的宫墙。寒风掠过他的衣袍,带起一丝血腥气的回忆。
——李泰还活着。
这个念头让他嘴角微微扬起,眼底却是一片冰冷。
“陛下。”无禄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低声道,“御医说,被您废除的越王李泰。。。。。。他的身子。。。。。。怕是经不起再砍一条腿了。”
李承乾轻笑一声,声音轻得像是自言自语:“是吗?”
他缓缓走下台阶,脸色平静。
“那就。。。。。。先割一只耳朵吧。然后,再将它送到太上皇那里。。。。。。”
“诺。”无禄心中一寒,连忙跪地应道。
目送无禄离去,李承乾的目光投向陇右的方向,狄青和李君羡,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到了凉州没有,陇右道的军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还有,尉迟敬德和程咬金,这个时候也快到达了河东道吧?
为确保关中——长安所在的核心区域固若金汤,李承乾深知仅靠陇右道的兵马远远不够。他必须将关内道、河东道、山南西道、河南道、河西道的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他在杜如晦、魏徵、寇准等人的建议下,决定针对各道作出一些布置。
关内道:核心禁军与边防。
关内道名义上由兵部尚书杜如晦统辖军务,实则长期被尉迟敬德掌控。如今尉迟敬德已向他效忠,李承乾顺势命岳飞接管禁军,并逐步替换潼关、灵州等要害之地的驻军将领,确保长安周边尽在掌握。
河东道:震慑突厥与关东。
河东道是防御突厥和关东势力的关键,原本由李世民的心腹李勣坐镇。李承乾早已派遣尉迟敬德和程咬金持虎符前往接管,并以他们在长安的家眷为质,确保二人不敢违逆。若李勣不识时务,等待他的将是雷霆手段。而接替李勣的将领,李承乾决定让常遇春坐镇并震慑突厥。
山南西道:稳蜀防蕃。
山南西道最高长官柴绍驻军汉中,刘弘基则镇守蜀道。李承乾暂未强行换将,而是让李孝恭持圣旨前去安抚,施以恩威。待到年底或者朝中人才充裕,他再彻底将山南西道收入囊中。
河南道:明抚暗剿。
河南道长官张亮虽表面归顺,但当地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极易生乱。明面上,李承乾派李孝恭坐镇洛阳,以示怀柔;暗地里,他已调遣精锐化整为零潜入河南,以“前隋余孽”之名对顽固世家进行清洗,彻底铲除祸根。
河西道:恩威并施。
河西走廊直面吐蕃与西域诸胡,最高长官李道宗统辖凉州。李承乾借李孝恭之手送去亲笔信与厚赏圣旨,以情义与权术双管齐下,将河西道悄然纳入掌控。
若此布局顺利,关中便可高枕无忧。即便地方将领胆敢作乱,李承乾也有信心迅速平定——他甚至期待有人跳出来造反。
届时,徐达率军平叛,不仅能征调地方兵马,进一步收拢军权,更能借战功树立威望,为不久后的登基铺路。
。。。。。。
朱雀大街以西长安县某宅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