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者施行。
天授十五年,十月四日]
这道由中书舍人起草的诏书,皇帝朱批画敕,经门下省审覆,终至尚书省颁行。
尚书省内。
众位尚书纷纷上前,拱手道贺:“恭喜唐公!摘得春闱桃李!”
三年一度的春闱,乃是天下举子云集之时。
会试主考官之位,更是朝野瞩目的风云要职。
谁不想借此机会,选拔天下英才,栽培自己的门生亲信?
若能网罗一批进士俊杰,日后朝堂之上,自可声势大涨,为拜相之路,铺就根基。
一旦错过,再等几十年,轮也未必能轮到。
三省六部的主官们,为了争夺这主考之位,早已暗中较劲多时。
谁曾想,陛下竞钦点了冷门的兵部尚书唐秀金担此重任。
“前两届是吏部和礼部!”
唐秀金激动的接过诏书,无须一笑:“这么多年,总算轮到兵部主持一回春闱了。”
暮色渐沉,唐秀金的马车碾过洛京城的青石板路,缓缓驶离尚书省。
车帘低垂,这位新任春闱主考官闭目凝神,指尖在膝头轻叩着节拍。
虽说主考官之位是培植门生势力的绝佳机会,
主考官通过录取进士考生获得大量的派系支持,而考生通过主考官,获得步入仕途机会。
但要从万千举子中甄选出可造之才,却也并非易事。
这其中的门道,非常讲究。
唐秀金睁开双眼,神色泛起一丝意味深长。
首先。。。
他必须将自己的意志??会试考题的方向,以最隐晦的方式传递出去。
春闱考题的大方向是?
边塞之策?
屯田之策?。。。。。
总要给那些机灵的考生,一些“押题”的线索,方有机会出众。
毕竟,只有懂得揣摩上意的考生,才能在答卷中投其所好。
而这些能够心领神会的聪明人??才是他真正想要收入门墙的门生。
待到放榜之日,那些考中进士的举子们,自会前来向主考官行拜师礼,尊他为“座主”,自称为“门生”。
这一拜之礼,便是缔结了终身的师生恩义,更是朝堂上牢不可破的政盟。
可这终究是场博弈??既要他这位“座主”愿收,也得那些“门生”肯投。
他得找个机会,先试探一番。
车帘轻晃间,唐秀金的指尖在膝头一顿。
免得收了些不懂规矩的“刺头”门生,反倒给自己招来祸患。
“前科那个狂生黄朝。。。”
唐秀金轻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