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宴上,四人宾主尽欢,镇北侯与青年监军话题从未断过,顾安认真听着,没有冒然插嘴,但他每说一句话都能点明关键中心,引来镇北侯注目,顾安的表现令他愉悦十分,他没有想到在没有名师大儒教导下,自家孙儿的眼界见识也能不输京中世家公子。
顾霖作为政治小白,起先还能听懂一些他们的对话,但随着仨人越发深入,他便放弃,在旁认真干饭了。
【顾霖:听不懂~~干饭!】
两方之争
京城。
自在朝堂上晕倒身体不适后,建安帝难以主持朝堂,为稳住朝臣,他颁下圣旨命太子监国,诸皇子和重臣在旁辅佐。
太子虽才能不显,但自小受甄太傅和甄皇后的教导有容人之量,不会刚愎自用,愿意听取朝臣的意见处理政事。
不过,因着建安帝意识清醒,许多朝政太子不能越俎代庖,越过建安帝来处理,他的作用更像是吉祥物,让朝臣们安心。
所以凡是涉及军事的要务,太子和朝臣都会将奏折呈给建安帝批奏。
又一日朝会结束,太子带着奏折来到乾清宫,建安帝身体仍旧虚弱不能行动,靠在床榻上看向进来的太子。
“儿臣参见父皇。”
太子来到床榻前几步停下,朝建安帝恭敬行礼。
建安帝抬手:“免礼。”
太子不慌不忙起身立在原地,虽低首垂眉,但从建安帝角度看去,能清晰地看见对方一如往常的神色。
恭敬谦虚。
他心下渐渐满意。
原本担心太子掌权后会得意忘形,不想仍进退有度,令建安帝最满意的一点是,太子很是有分寸,眼里心中放着他这位君父,凡是国家大事都会交由他过目后再做下决定,本来建安帝对下放权力给太子,心中生出的一些小疙瘩也消失不见了。
建安帝动了动想要坐直身子,却因为浑身无力难以动弹,王公公还未上前搀扶,太子几步上前扶着他起来,待完全坐住后,建安帝拍了拍太子手背,语气慈
,佐你处理朝堂之事。”
日后是什么时候,俩人心知肚明。
太子心下哂笑,三弟一直视他为敌,与他争抢父皇的关注,却不知父皇从未有过让他继位之心。
可一想到父皇此番好似叮嘱又像提醒的话语,太子眼底的笑意渐渐消散,如果三弟母家寻常,且为人老实本分,他不介意重用对方,但对方早已与他不死不休,父皇竟还想他同三弟兄友弟恭和睦相处。
建安帝没有察觉到太子不对,继续说道:身为储君,你不仅要有容人雅量任人唯贤,还需兄友弟恭,莫要让天下人看了皇家笑话,觉得你连兄弟都容不下。”
虽然建安帝看重太子,但其他皇子也是他的儿子,他不可能过于厚此薄彼。
待他百年后,太子继位为一国之君是钉在铁板上的事实,太子素来仁厚宽容,悌爱弟妹,与他亲厚的皇子,最低也能受封为郡王,建安帝不担心,可一直与他作对的皇子便不一定有好下场了。
或许是在病中,建安帝的慈父之心越发盛,从前没有想过的问题,如今在休养期间想好了。
面对建安帝的教导,太子恭敬行礼:“儿臣谨遵父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