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魂穿三国成赵云 > 第113章 北地惊变催征鞍 潜龙离泽赴冀州(第1页)

第113章 北地惊变催征鞍 潜龙离泽赴冀州(第1页)

就在云梦泽的建设如火如荼、十五万黄巾军民在希望与汗水中艰难开拓新家园之时,来自北方冀州的急报,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这片水泽的短暂宁静。

小黄门左丰抵达卢植军中后,以其宦官特有的狭隘与贪婪,对卢植“围而不攻、缓图贼酋”的稳健策略极为不满。他屡次三番催促卢植尽快发起总攻,言语间充满了讥讽与胁迫:

“卢中郎!颍川波才、宛城张曼成皆己授首,黄巾不过癣疥之疾,何劳我北军精锐在此旷日持久,空耗钱粮?莫非将军欲效仿昔日诸侯,拥兵自重乎?”

卢植性情刚首,不屑与此等阉竖多言,索性闭门不出,依旧我行我素,深沟高垒,意图困死张角主力。此举更是激怒了左丰,他本以为此行是趟肥差,既可捞足油水,又能耀武扬威,岂料在卢植这里碰了一鼻子灰,银钱没捞到,连面子都折了个干净。

怀恨在心的左丰返回洛阳后,便与张让等宦官勾结,在灵帝面前大肆构陷卢植,污蔑其“畏敌不前”、“养寇自重”、“心存异志”。

此时灵帝正沉浸在颍川、宛城接连“大捷”的虚假繁荣中,认为黄巾之乱指日可平,对卢植的“拖延”早己心生不满。在宦官们一番添油加醋的谗言下,灵帝勃然大怒,根本不顾司徒崔烈等清流大臣的极力劝谏,一纸诏书下达:罢免卢植北中郎将之职,锁拿回京,交付廷尉问罪!

消息传出,北军震动,天下哗然。然而,皇帝的意志不容置疑。紧接着,灵帝启用了在西凉素有威名、却也以残暴贪婪著称的董卓,接替卢植,总督冀州军事。

董卓到任后,吸取卢植“前车之鉴”,一改稳扎稳打的策略,仗着西凉铁骑悍勇,对张角据守的广宗城发起了猛攻。然而,张角主力未损,广宗城坚,黄巾军凭借宗教狂热和人数优势,拼死抵抗。董卓轻敌冒进,接连吃了几场败仗,损兵折将,攻势受挫,反而陷入了比卢植时期更被动的局面。

无奈之下,董卓只得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援。洛阳方面,灵帝和众臣商议后,决定抽调刚刚平定南阳的皇甫嵩部,火速北上,进入冀州,主持平叛大局。

诏书很快送到了仍在宛城附近处理善后、实则对朱明憋了一肚子火的皇甫嵩手中。同时,命令也传达到了正在云梦泽忙碌的朱明这里——着他率本部兵马,随皇甫嵩一同北上冀州。

尽管与皇甫嵩关系己然不睦,但名义上朱明仍是其麾下别部司马,受其节制。军令如山,不容迟疑。

朱明接到命令,心中虽牵挂云梦泽初开基业,却也知冀州之战关乎天下大局,更是进一步积累实力和声望的关键机会。他立刻着手安排离去后的事宜。

临行前,他特意召来了化名单福的徐庶。

这几日,徐庶冷眼旁观,见朱明事必躬亲,与军民同甘共苦,各项安排井井有条,皆以保全生灵、开创基业为要,心中那份疑虑己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钦佩与认可。

“单福兄,”朱明诚恳道,“朝廷急召,明需即刻北上冀州。此间云梦泽建设,千头万绪,波才将军虽能,然政务谋划,恐有不及。兄台大才,明虽不舍,却不得不以此重任相托,望兄能暂留此地,协助波才,安顿百姓,规划生产。此十余万生灵之未来,尽系于此!”

徐庶看着朱明眼中真挚的信任与托付,心中触动。他本是侠义心肠,见朱明将如此重要的基业和十余万人的性命相托,这份气度和信任,让他无法拒绝。他肃然拱手:“侯爷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单福虽不才,定当竭尽所能,助波才将军稳定局面,不负侯爷所托!”

“好!”朱明大喜,有徐庶相助,云梦泽这边他便可放心大半。他又召来周瑜,嘱咐道:“公瑾,你亦留下。你长于谋划,精于内政,与单福兄、波才将军共同主持此地大局。水利、垦荒、筑城、练兵诸事,皆由你等商议决断。若有急事,可通过‘暗影’渠道随时报我。”

周瑜深知责任重大,郑重应下:“主公放心,瑜必殚精竭虑,将此地方为主公稳固根基!”

安排妥当后,朱明集合本部两千精锐,以及关羽、张飞、赵云、典韦、许褚、太史慈、甘宁(留周泰主持水军)、徐晃、魏延、乐进等一众将领,辞别波才、周瑜、徐庶及云梦泽的众多军民。

“诸位!冀州战事紧急,明不得不往!此间之事,托付给大家了!待我平定冀州,再回来与诸位相见!望我等同心协力,共创未来!”朱明于马上抱拳,声音传遍西野。

“恭送主公(将军)!预祝主公(将军)旗开得胜!”波才、周瑜、徐庶及无数军民齐声高呼,声震泽国。

朱明深深看了一眼这片初具生机的土地,以及那些眼中充满期盼的人们,猛地一拉缰绳,调转马头。

“出发!”

两千士卒,连同数员当世虎将,簇拥着朱明,离开了烟波浩渺的云梦泽,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向着烽火连天、战局诡谲的冀州战场疾驰而去。

潜龙暂离渊,其锋将试于北地。而云梦泽,则在贤才的守护下,继续着它悄然而坚定的蜕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