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信息风暴的灌输,足足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当白杨再次睁开双眼,意识从那片由数据和代码构成的星海中回归现实时,窗外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他缓缓地从床上坐起,感觉脑袋像是被塞进了一整座图书馆,沉甸甸的,略微有些发胀,但精神却异常的亢奋。
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悄然滑过了十二点的位置。
“咕噜噜……”
一阵清晰的肠鸣声打破了房间的寂静。
白杨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的肚子,这才想起来,自己晚饭都没吃。
这个点,研究所的大食堂早就关门了,小食堂也只给值夜班的同志们留一些简单的夜宵,现在过去估计也只剩下残羹冷炙。
他起身在宿舍里翻找了一下,还好,在书桌的抽屉里找到了半包上次出差时没吃完的苏打饼干。
白杨也不嫌弃,走到桌边,倒了一杯凉白开,就着饼干,一口一口地慢慢吃了起来。
饼干有些干硬,没什么味道,但对于此刻饥肠辘轆的他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
几块饼干下肚,再喝了半杯水,胃里那股火烧火燎的感觉总算是被压了下去。
吃饱喝足,倦意却丝毫没有袭来。
脑子里,那庞大而清晰的GSM技术体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让他根本无法入睡。
睡不着,索性就不睡了。
白杨打开书桌上的台灯,昏黄的光晕瞬间洒满了小小的桌面。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沓崭新的稿纸,拧开钢笔的笔帽,深吸了一口气。
笔尖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没有急着去写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电路图,而是先从宏观的框架开始梳理。
“神州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暂定)……”
他在稿纸的最上方,郑重地写下了这个名字。
紧接着,是几大核心板块。
一、核心网络设备研发与制造(交换机、服务器)。
二、基站系统研发与制造(基站控制器、收发信台)。
三、移动终端研发与制造(手机芯片、操作系统、整机设计)。
四、通信标准与专利布局。
五、光纤网络基础设施。
……
每一条下面,他又分出无数个细小的分支,将整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一点点地拆解、细化。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态,一个能够撬动整个国家信息产业,甚至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杠杆。
白杨的眼神越来越亮,笔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窗外的夜色渐深,又渐渐泛白,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房间时,他的面前已经铺满了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稿纸。
他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但未来的道路,已然清晰。
他简单地眯了一个多小时,闹钟一响,便准时起床,洗漱、换上干净的工作服,精神抖擞地走向了办公楼,仿佛昨晚的通宵达旦对他毫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