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研究所里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材料工程部的三位核心大拿——钱为民、张国梁和孙建,几乎是同时“消失”了。
他们将手头的工作全部交接了出去,对外只宣称是接了一项总部的绝密任务,需要长期封闭攻关。
紧接着,实验大楼地下负二层,一间原本用于备料和封存的仓库被清空,改造成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和配套实验室。
门上挂起了“‘刑天’项目量产攻关小组”的牌子,并且设置了最高级别的门禁权限,除了白杨和他们三人,任何人不得入内。
量产小组,就算正式成立了。
白杨的精力也因此被分了出去。他不再像之前那样,事无巨细地盯着实验室里的每一个细节。
他将“刑天”样机除了能源系统之外的所有技术细节、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毫无保留地对钱为民三人进行了交底。
他的角色,从一个万能的创造者,转变成了一个领航的舵手和最终的技术仲裁者。
钱为民他们三人就像是三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白杨灌输给他们的,那些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知识。
他们几乎是吃住都在新成立的实验室里,每天都能看到三个人围着一堆图纸和零部件,时而激烈争论,时而埋头计算,时而又冲进配套的实验室里,叮叮当当地进行着各种材料的验证性实验。
进度虽然谈不上快,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
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白杨乐得清闲。
他终于有时间坐回到自己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处理这段时间以来积压下的一大堆日常工作。
“所长,这是上个月的财务报表和下个季度的预算申请,您需要审核签字。”
“所长,这是二部关于‘新型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项目进度报告。”
“所长,人事处那边送来一份关于今年大学生分配名额的请示……”
助理林慧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进进出出。
白杨一杯浓茶,一支烟,埋首于文件堆中,签字、批阅、圈划……他处理得有条不紊,将一个庞大研究所的日常运作,重新纳入正轨。
这种感觉对他来说,既熟悉又有些新奇。
前世的他,更多的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沉浸在自己的技术世界里。而现在,他不仅要搞科研,还要管理一个数千人的庞大机构,平衡各个项目组的资源,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
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但也让他感觉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厚重和真实。
他不再是那个飘在云端的孤独天才,而是扎根于这片土地,与无数人命运相连的领路人。
……
就在白杨将研究所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之时,四九城西边的一栋庄严肃穆的办公楼里,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周部长,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布局。
靶场上那钢铁巨兽带来的震撼,一连几天都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越是回想,他就越是能体会到白杨那句“量产”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第二天一早,他处理完几份紧急文件后,便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器。
“小刘,你进来一下。”
很快,一个三十岁左右,戴着眼镜,显得很精干的年轻秘书推门而入。
“部长,您找我。”
周部长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了片刻,才开口说道:“你去帮我收集一份资料,要我们四九城,以及周边地区所有电池生产厂家的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