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夜空下,化学工业部的办公楼里,同样是灯火通明。
部长苏国立的办公室里,暖气烧得很足,但他心里却总觉得有那么点儿空落落的。
下午的会议,计算机研究所扔出的那颗“银河一号”的重磅炸弹,到现在还在他脑子里嗡嗡作响。
一万亿次,这个数字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不是不懂技术,恰恰相反,作为化学工业的掌舵人,他深知基础科学和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可正因为懂,他才更加震撼,也更加……迷茫。
这东西,到底能给他的化学工业带来什么?
他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到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优化化工流程,模拟催化剂反应等等。
但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他心里没底。
不像装备部的石振宏,那家伙一听就能想到飞机设计、弹道计算,眼睛都放光了。
也不像四机部的刘有材,人家是搞电子的,跟计算机是近亲,门儿清。
就他,感觉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在看,影影绰绰,抓不住重点。
正当他端着搪瓷缸子,一口一口地喝着浓茶,试图理清思绪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秘书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三四个人,脸上都带着谦和的笑容。
“部长,几位研究所的所长过来看您了。”
苏国立抬眼一看,都是熟面孔,他手底下几个核心研究所的负责人。
他连忙放下茶缸,从办公桌后走出来,脸上挂起了热情的笑容。
“哎哟,都这么晚了,怎么还过来了?快坐,快坐。”
几人纷纷和他握手问好,气氛很是热络。
其中一个走在最后,年纪和苏国立相仿,戴着眼镜,气质儒雅,但眉宇间带着一丝掩不住的疲惫。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客气,而是等其他人都落座后,才一屁股坐在苏国立对面的沙发上,自顾自地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自己的茶杯续上水。
“老苏,你这茶叶不错啊,回头匀我二两。”他开口说道,语气熟稔,没有半点下属对上级的拘谨。
这人叫李文博,是京州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的所长,也是苏国立大学时睡上下铺的兄弟。
两人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后来又一起考上的大学,几十年的交情,铁得不能再铁。
只是后来苏国立走了仕途,平步青云,李文博则一头扎进了科研里,成了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
虽然级别差了不少,但私下里,两人还是以“老苏”、“老李”相称。
苏国立笑着指了指他:“你个老李,鼻子比狗还灵,我这刚托人搞来的好茶,还没捂热乎呢,就让你给盯上了。行,待会儿走的时候自己拿。”
李文博嘿嘿一笑,心满意足地吹了吹滚烫的茶水。
其他几位所长见状,也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他们都知道苏部长和李所长的关系不一般,也乐得见到这种轻松的氛围。
几人寒暄了一阵,便开始汇报各自所里近期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难题。
无非是经费紧张、设备老化、人才短缺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苏国立耐心地听着,不时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下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