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兆帕的屈服强度!
比他们的设计要求高出了一大截!
185万次的疲劳寿命!
几乎是设计要求的两倍!
145的断裂韧性!
同样远超标准!
这三个数据,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世界顶级的水平。
而现在,它们竟然完美地集于一身!
这哪里是打破了“不可能三角”,这简直是把那个三角按在地上,用脚狠狠地碾碎了!
“这……这数据……是真的?”李振国和孙建华也凑了过来,看到报告上的数字,同样发出了不敢置信的惊呼。
“白杨所长,这……这是怎么做到的?”王德忠抬起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
他看着白杨,眼神里充满了狂热和不解,“我们……我们想不通!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所知的材料强化和韧化机理!”
白杨笑了笑,拿起实验台上那块暗金色的“玄铁”,递到王德忠的手中。
“王老,您摸摸看。”
金属块入手,有一种超乎想象的温润和沉重。
白杨指着报告后面的一张金相显微镜照片,那上面是放大了数万倍的材料微观结构图。
“其实,思路很简单。”白杨的声音,在三位泰斗听来,不啻于天神之音。
“你们的思路,是在一种均质的材料内部,去寻求强度和韧性的平衡。这就好比要求一个人,既是百米冲刺的冠军,又是万米长跑的冠军,这当然很难。”
“而我们的思路,是复合。”
“我们没有试图去‘平衡’,而是让不同的性能,由不同的‘结构’来承担。”
他指着照片上那些复杂的纹理,解释道:“您看,这种材料的基体,是一种超高强度的非晶态合金,它提供了超过2000兆帕的基础强度。但是,它很脆。”
“所以,我们通过特殊的‘多靶磁控溅射’和‘梯度热处理’工艺,在非晶基体中,人为地植入了无数纳米级别的、具有高韧性的贝氏体晶核。这些晶核,就像是混凝土里的钢筋。”
“当材料受到冲击,裂纹试图扩展时,它会被这些高韧性的‘钢筋’给牢牢锁住、偏转、吸收掉能量,从而无法继续延伸。这就赋予了材料不可思议的韧性。”
“强度由‘混凝土’(非晶基体)来承担,韧性由‘钢筋’(纳米晶核)来负责。”
“它们各司其职,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微观复合材料’。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不可能三角’了。”
一番话说完,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
三位院士,三位在各自领域浸淫了一辈子,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泰斗级人物,此刻就像是第一次上课的小学生,呆呆地听着白杨的讲解,大脑一片空白。
非晶态合金基体……纳米级贝氏体晶核……微观复合材料……
这些名词,他们有的听说过,有的甚至自己也在研究。
但是,将它们用如此天马行空,又如此逻辑严谨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性能如此逆天的“极限材料”……
这已经不是“破壁”了。
这是直接在他们认知的高墙之上,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