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免费阅读 > 第498章 院士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第3页)

第498章 院士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第3页)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茶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

部长周长明刚刚放下那部红色的电话,端起桌上的大号搪瓷茶缸,喝了一口浓茶。

在他的办公桌对面,三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正襟危坐。

他们虽然穿着朴素的干部服,但身上那股子长年累月浸淫在学术海洋里涵养出的书卷气,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难以化解的疲惫和焦虑。

这三位,都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也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院士。

为首的一位,名叫王德忠,是国内金属材料和冶金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他身边的两位,分别是疲劳与断裂力学专家李振国,和高温合金专家孙建华。

任何一位,跺跺脚,都能让国内相关领域抖三抖。

但此刻,这三位泰斗的脸上,却布满了愁云。

王德忠院士看着放下电话的周部长,有些迟疑地开口问道:“周部长,您……您是联系了白杨所长?”

周长明点点头,将茶缸放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轻响。

“对,就是他。我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我们现在就动身过去。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听到这个确切的答复,三位院士对视了一眼,神情都有些复杂。

有期待,有疑虑,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唉……”李振国院士叹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沙哑地说道:“周部长,不是我们信不过您,也不是我们信不过白杨同志。只是……我们这次遇到的,是个硬骨头,是个死结啊。”

他从随身携带的那个磨得边角发亮的黑色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厚厚的报告,放到了周部长的桌上。

“您看,这是我们这半年来的所有研究记录。为了‘万吨巨力’项目核心承压构件的材料问题,我们中科院金属所、钢铁研究总院,联合了国内十几家顶尖的冶金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

“我们试了上百种合金配方,从碳素结构钢到低合金高强度钢,再到各种复杂的多元合金,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试遍了。”

“计算机模拟了上万次,炉子里炼出来的实验钢,堆起来都快有一个车间那么高了。”

孙建华院士接过话头,脸上满是苦涩:“问题就卡在一个点上。我们需要一种钢材,既要有超过1800兆帕的超高屈服强度,又必须在每分钟五十次的高频循环载荷下,承受住一百万次以上的冲击而不发生疲劳断裂。最要命的是,它的断裂韧性还不能低于120兆帕·米12。”

“强度、疲劳寿命、韧性,这三个指标,就像一个不可能三角。我们把强度提上去了,韧性就急剧下降,钢材变得跟玻璃一样脆;我们想办法提高韧性,强度和抗疲劳性又达不到设计要求。它们在材料的微观结构层面,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

“我们卡在这里,整整半年了,项目寸步难行。我们三个老家伙,天天泡在实验室,头发都快愁白了,可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王德忠院士最后做了总结,语气沉重:“我们知道白杨同志在舰船用钢和特种合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052D用的那种新型高强度钢,我们也有所耳闻。但是,我们这个‘万吨巨-力’大压机用的钢,和军舰用的钢,工况完全是两码事。”

“它要求的,是一种近乎苛刻的、在多个矛盾性能指标之间取得完美平衡的‘极限材料’。这……这已经超出了常规材料学理论的范畴了。”

“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厚着脸皮,层层打报告,最后找到了您这里。实在是……没办法了。”

三位国宝级的院士,你一言我一语,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盘托出。

“万吨巨力”项目,是国家“七五”计划中的重中之重。目标是建造一台四万吨级的模锻液压机。”

“这种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大型飞机起落架、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火箭重型连接环等核心构件的“国之重器”。

而现在,这个“国之重器”的核心部件,一块需要承受万吨巨力的横梁主承压件,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钢材,被卡住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更关系到国家整个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战略布局。

周长明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他脸上的表情一直很平静,仿佛三位院士所说的,并不是一个足以让整个工业部都焦头烂额的“天大难题”,而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技术小事。

直到他们全部说完,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周长明才缓缓地开了口。

他没有去讨论那些复杂的材料学指标,也没有去安慰他们。

他只是拿起桌上那份报告,用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然后看着三位愁容满面的院士,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说的这些困难,我都懂。常规理论的极限,不可能三角的矛盾,这些我一个搞行政的都听出茧子了。”

他的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

“但是,同志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王德忠院士下意识地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