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活力未经后天摧残,近乎天然。
尤其是那李三花他们几个孩子,天资更好,目中灵光内蕴。
冯道人不止一次称赞好苗子之类的话。
“先生。”
一个略带稚气,却异常清晰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冥思。
太渊收回目光。
低头便见冯曜站在案前,小小的身子还不到他的腰,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小褂。
小家伙刚吃完一碗肉糜,嘴唇还沾着一点油光,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没有丝毫困倦,只有满满的好奇。
“小曜,找先生什么事?”太渊声音温和。
“先生,”冯曜仰着小脸,很认真地问道:“昨天我听阿爷说什么“元神”、“识神”,“金丹”还有“先天一炁”什么的。它们是什么啊?住在我们身体里吗?它们会打架吗?”
太渊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冯兄竟让冯曜接触这些玄门术语了?
但随即又了然,冯道人本就视冯曜为紫阳派的传人,提前让他接触也在情理之中。
“你阿爷这么早就教你这些了?”太渊笑问。
“没有没有。”冯曜连忙摆手,小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阿爷只是把书房里的书给我看,说让我先自己堵着,可是好多字我单个认识,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像是什么先天炁,后天气,到底是啥气呀?是做饭的烟吗?还是吹的风?”
冯曜挠了挠头,只觉得家里那些书写的云里雾里的。
读起来拗口,写的也不清楚。
太渊忍不住笑了,他指了指旁边的小凳子:“先坐下说。那你没问你阿爷这些是什么意思吗?”
“问了呀!”冯曜乖乖坐下,小脸上立刻浮现出无奈的神情,小手摊了摊,“可阿爷一解释,我就更不懂了。他说的全是些更绕的话”
他有点无奈。
为什么那些书不能像学堂里教的那样,把什么东西都解释的清清楚楚呢?
太渊道:“那你跟我说说,你阿爷怎么告诉你的?”
冯曜他着小眉头,回忆着道:“阿爷说什么“夫神者,有元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还有“先天炁者,乃元始祖炁也,此祖炁在人身天地之正中,生门密户悬中高处,天心是也”后面的我记不清了,反正就是啰啰嗦嗦讲了半天,听得我头都大了。”
小家伙双手一摊,表示无奈。
太渊会心一笑。
这孩子的迷茫,他太熟悉了。
还在大明世界那会儿,大概是【黑白学宫】创立初期,他也碰到此类问题。
各个时代的修行前辈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经典著作。
太渊那会儿翻阅的经典不下于两千本。
经他研究,发现每位大师的著作中,都会拿出很大的篇幅去讲辟旁门、破伪论、正本清源之说。
其中颇多问题都是反复提及。
例如,讲到真息是比喻,不是口鼻呼吸;金液玉液是比喻,不是唾液口水,姹女婴儿指代朱砂和铅,不是真正的少女和婴儿娃等等。
除了上述这些,当初太渊实际接触下来,因为望文生义、理解偏差导致的种种怪像还有很多。
例如:有把憋精憋尿当做积精累气的,有把房中交合当做采药过关,有把虚响肠鸣当成虎啸龙吟的,有把心肾脾胃等器官当成玄关黄婆的
总之都是流于文字表面,落于有形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