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漫步诸天的道士太渊 > 第321章 心神触动落笔成文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第2页)

第321章 心神触动落笔成文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第2页)

道行至此,太渊体内的真炁充斥周身各处,不再是运转周天经脉,而是与天地同呼吸,每时每刻都在进步成长。

因此,此刻他更注重自己心灵精神上的感动。

要从“阴神”修成“阳神”,需要炼尽阴渣阴滓,才能一气纯阳。

那么,什么是“阴滓”、“阴渣”呢?

其实这是阻碍修行进阶的“阴性杂质”的一种概念存在,并非具体实物,而是对“形、气、神”三层生命结构中“浊、滞、染”成分的统称。

其本质是后天形成的、未被炼化的阴性阻滞物。

具体可从形质、气机、心神三个层面分析。

《黄庭经》有言:“外界杂气染形骸”。

肉身是“鼎炉”,若形质之阴滓过多,会导致鼎炉不纯。

气机是“神”的载体,若气机含阴滓,会导致“气不纯”,所谓的“气有阴滓,则神随气浊,终难脱胎”便是这个道理,这个阶段需要达到“气纯如露”的状态。

在大明世界叩开天门,太渊就完成了这两步的修行。

而最核心也最难炼化的“阴滓”,直指心神层面的“阴性杂质”。

《悟真篇》说“心若不清,神难静;神若不静,丹难成”,这里的“心不清”即指心神被阴滓染着。

包括七情六欲的过度留存,比如贪念、嗔恨、痴恋等未化解的情绪种子;对外境的执着,比如对名利、生死、虚妄的思虑;甚至是修行中产生的执着相等等等等。

而炼化心神之阴滓的核心在“修性”。

要么通过明心见性破除执着妄念;通过致虚守一收摄杂念;通过观七情本空,化解阴魔,不随境转

说起来就是用各种宣泄、合理化、升华等方式消解阴魔,终让心神回归本真,以返纯乾,阴尽阳纯,成就“阳神”。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好似现在,太渊观文之后,心中有感,那么,就不能压着或无视这股心灵感动。

他需要做点什么。

静思片刻,太渊嘴角渐渐扬起一抹澄明的笑意。

“也罢,我也提一回笔吧。”

他走到案前,铺开稿纸。

笔尖落下时,思绪如泉涌。

想到脚下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度,正于黑暗中踉跄前行。

皆因这寰宇大势骤变,西潮东渐,船坚炮利撞开了门户,也带来了古往今来未遇之变局。

由于时代局限,信息交流闭塞,多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摸索,凭一腔热血试错——维新改良、共和革命、实业救国、思想启蒙种种救国之道如走马灯般轮转登场,皆似对症下药,却往往难治根本。

其间耗费之光阴,牺牲之性命,岂堪细数?

想到这儿,太渊心中有了主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然,岂独我华夏之史可为鉴?!”

“今日寰宇列国竞逐,其兴衰强弱,岂无轨迹可循?”

“观英吉利以工商立国,借蒸汽之力席卷四海;睹美利坚合众国,辟新大陆而聚天下之才;察东瀛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不过数十年间崛起于东陆其制度、科技、文化、军事之变,皆乃应对时代之答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其崛起之路,析其成败之由,或可为我华夏扫除迷障,照亮前路一二。”

太渊笔意一转,更显深沉。

“然,究其根本,一切法皆需落地生根。橘逾淮为枳,绝非简单照搬便可成功。终究需以我为主,融会贯通,寻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接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