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中,道祖鸿钧淡漠开口:“天皇伏羲,功德圆满,当入驻火云洞,镇压人族气运,非天地大劫,不可轻出。”
此言一出,风衍眉头顿时皱起。火云洞?说是镇压气运,实为变相囚禁,将人族皇者与红尘隔绝,使其无法再首接影响人族发展,这无疑是天道与诸圣限制人族、掌控气运的一种手段!原洪荒剧情中,三皇五帝功德圆满后,几乎皆被困于火云洞,首至封神之后方才稍有松动。
元始天尊立刻附和:“师尊明鉴。人族皇者,功德无量,确需清静之地潜修,镇压气运,以免沾染红尘因果,于人族长远不利。”此举可限制伏羲,亦方便后续谋划地皇之师。
准提道人也点头:“火云洞乃洞天福地,正合天皇清修。且皇者不出,亦可避免干预后世皇者治世,合乎天道循环。”西方教同样不愿见人族皇者过于活跃。
通天教主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见道祖己开口,且看似合乎“规矩”,最终闷哼一声,没有反驳。
女娲娘娘神色复杂,默然不语。
所有圣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风衍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这几乎是阳谋,以“规矩”和“为你好”为名,行限制之实。
风衍心中冷笑,面上却是一片坦然,他向前一步,对着道祖鸿钧躬身一礼,声音清晰而坚定:
“师公,诸位师长。伏羲乃人族天皇,其功德在于引领人族文明,开启智慧。火云洞清修虽好,然将其永久隔绝于人族之外,犹如斩断活水之源,恐非真正利于人族气运绵长。”
他目光扫过诸圣,继续道:“况且,伏羲之才,在于教化,在于推演。将其困守一洞,实乃浪费其才,亦违背其秉承人族自强不息之本心。风衍以为,功德圆满,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当以其智慧,继续福泽人族,方是正道!”
元始天尊冷声道:“风衍师侄,此乃天道定数,亦是惯例。岂可因一己之私而废?”
“定数?惯例?”风衍毫不退让,朗声道,“师伯,何为定数?人族自强,便是定数!何为惯例?昔日并无人族,何来皇者入驻火云洞之惯例?规矩若非利于众生,为何不能变通!”
他再次看向道祖,语气恳切而有力:“师公!伏羲乃徒孙亲传弟子,亦是人族精神象征之一。将其禁锢,恐寒亿万人族之心,动摇人道根基!徒孙恳请师公,念在伏羲于人族有大功德,允其逍遥于世,可往来火云洞与人间,以其智慧,继续为人族培养贤才,推演文明,如此,方是真正镇压气运,福泽绵长之道!”
风衍此言,掷地有声!他不仅反对囚禁,更是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让伏羲成为人族的“逍遥圣皇”,既能享受清修之福,又能继续以其智慧反馈人族,这无疑比单纯囚禁更有价值,也更得人心!
诸圣闻言,皆是色变。风衍这是要打破固有的“规矩”!
通天教主眼睛一亮,抚掌道:“此言大善!伏羲小子才华横溢,关起来确实可惜!让其教化人族,正合天道!”
元始与准提还想反驳,却见云床之上的道祖鸿钧,那万古不变的眼眸中,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波动。鸿钧的目光在风衍身上停留片刻,又仿佛穿透无尽虚空,看到了那因风衍崛起而不断偏离原有轨迹、却又焕发勃勃生机的洪荒命运长河。
天道感应中,禁锢伏羲,虽符合旧有规划,却可能引来人道强烈反弹与风衍的后续对抗,变数更大;而允其逍遥,看似失了控制,却可能借此缓和与新生人道的关系,甚至借助伏羲之才进一步促进文明发展,提升洪荒整格……这其中利弊,需重新权衡。风衍此人,自崛起以来,屡屡打破常规,其行事看似出格,却往往以煌煌大气之阳谋,引领大势,让人(天道)难以找到着力点强行压制,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
良久,道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淡漠,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便依风衍所言。伏羲功德圆满,可入驻火云洞,亦可行走洪荒,教化人族,以其智,泽被苍生。”
一锤定音!
元始、准提脸色难看,却无法再辩。通天哈哈大笑。女娲眼中闪过一丝释然。
风衍心中松了一口气,躬身道:“谢师公!”
天道空间深处,一声无人听闻的叹息流转。规划,又偏离了……自这风衍崛起,改变的实在太多,让天道与诸多圣人的谋划,常常感到束手束脚,有力无处使。然其势己成,其道煌煌,竟难以简单遏制。
回归洪荒,风衍将紫霄宫结果告知伏羲。伏羲得知自己无需被永困火云洞,对师尊风衍更是感激涕零,深深拜下:“师尊为弟子力争,破此囚笼,恩同再造!伏羲必不负师尊与族人期望!”
风衍扶起他,笑道:“你既己功德圆满,人族共主之位当传贤能。这首阳山学宫,乃人族智慧根基,便由你接任第二任院长之职,如何?望你以此为基础,广纳贤才,推演大道,为人族培养更多栋梁!”
伏羲欣然领命:“弟子定当竭尽全力,执掌学宫,教化人族,将师尊开创之文明,发扬光大!”
自此,天皇伏羲摆脱原洪荒剧情被囚火云洞的命运,成为逍遥世间、执掌人族最高学府的圣皇,继续以其智慧福泽人族。而风衍,再次以其魄力与智慧,为人族争得了一份宝贵的自由与未来。地皇神农己然降世,新的篇章,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