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饱餐了李文远带来的大米白面后,体力恢复,士气高昂。队伍不敢久留,立刻护送着伤势仍需调养的赵一曼政委,借道宾县,向着最终目的地——巴彦方向继续前进。
一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了几支日伪军的搜索队和小型讨伐队。但如今这支队伍今非昔比,在李文远提供的现代自动火力加持下,形成了巨大的代差优势。几十人的队伍往往能以密集的火力迅速击溃人数相当的敌人,自身伤亡极小。
每次战斗结束后,队长王惠民会习惯性地吩咐战士们:“快,打扫战场,把能用的武器弹药,其他能用的都收拢起来!”这是抗联艰苦条件下养成的习惯。
而李文远则会主动说:“我去那边看看,检查有没有装死的活口,免得留下后患。”实际上,他则是利用这个机会,将那些重伤或死亡的日伪军尸体,悄然收入他的空间之中。
‘愿灵啊,愿灵,天天拿鬼子汉奸给你“打牙祭”,希望你以后能变得更厉害点!’李文远心中暗忖,对这个越来越神秘的空间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是艰苦的山林急行军。虽然道路难行,体力消耗巨大,但幸亏有李文远这个“人形自走补给库”。他时不时地从空间里拿出压缩饼干、水果糖、巧克力,,分发给战士们,极大地补充了他们的体力,维持了行军速度。
终于,在第七天,队伍进入了巴彦地区。
正当大家疲惫不堪地穿行在林海雪原时,一名眼尖的战士突然指着前方一棵高大的老松树,压低声音激动地说:“快看!那树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粗糙的树干上,被人用刀深刻着一行大字: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看到这行充满豪气和信念的标语,所有人心头都是一震,随即涌上巨大的喜悦和安全感!
“到了!我们到了!是巴彦游击区!”队长王惠民激动地声音都有些发颤。赵一曼政委苍白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文远更是长出了一口气,一路的艰险和付出,在这一刻都觉得值了。
王惠民队长立刻让队伍停止前进,隐蔽起来。他亲自模仿着抗联联络的暗号——发出几声惟妙惟肖的特定鸟叫声。
声音在林间回荡。过了一会儿,远处也传来了回应的鸟叫声。
很快,几个身影如同猎豹般敏捷地从树林深处出现,警惕地观察后,看到了王惠民等人,以及被搀扶着的赵一曼政委。
“是赵政委!真是赵政委!”前来接应的抗联战士激动万分,几乎难以自持,“快!快回密营!我们这就去报告司令!”
一行人被迅速带往隐蔽在山林深处的密营。然而,到了地方才得知,赵尚志司令因为军情紧急,又亲自带队前往木兰方向活动了,此刻并不在巴彦。
留守主持工作的,正是张寿笺政委。
当张政委听到消息,从低矮的木刻楞房里快步走出,看到被成功营救回来的、虽然虚弱却眼神明亮的赵一曼时,这位一向沉稳坚韧的政委,眼眶瞬间就红了!
“一嫚同志!!”张政委大步上前,紧紧握住赵政委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太好了!太好了!听说你们出事,老赵和我们心急如焚,派了多少波人去找都没消息……你是怎么?……”
他的目光又看向旁边的李文远、王惠民、董宪勋、韩勇义等人,重重地点头:“辛苦了!同志们!文远同志,你又立了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