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他尽量避开大路和可能设有岗哨的地方,专挑难行的小道。即便如此,还是远远地瞥见了几支鬼子的搜索队。他大多选择隐蔽避让,但有一支人数不多、恰好挡在必经之路上的搜索队,成了他检验新枪的靶子。
他远远停下摩托,找了个隐蔽的狙击点,取出了那支SVD狙击步枪。透过瞄准镜,鬼子兵的身影清晰可见。他深吸一口气,平稳地扣动扳机。
“砰!”
沉闷的枪声响起,远处一个鬼子应声倒地。其他鬼子顿时惊慌失措,胡乱地朝着枪声大概的方向开枪,但三八式步枪的有效射程在SVD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砰!砰!”李文远冷静地拉栓、瞄准、击发,又精准地撂倒了两个。剩下的鬼子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拖着尸体逃跑了。
“好家伙!这玩意儿真是好用!”李文远满意地收起SVD,再次跨上摩托。经过多次实战,他对各种枪械的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
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了大约一百多公里,根据地图显示,己经接近太平川根据地的外围区域。李文远停下车子,谨慎地将其收回空间,然后凭借记忆和地图的指引,小心翼翼地向深处摸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刚进入外围警戒区域没多久,一个熟悉的身影就从一棵大树后闪了出来,兴奋地低喊道:“李老板!真是您!可把您盼来了!”
李文定睛一看,竟然是三喜!
“三喜?你怎么在这儿?”李文远又惊又喜。
三喜憨厚地笑了笑,压低声音说:“是老吴营长派俺来的!他说估摸着您这几天该到了,让俺在这片等着接应您。不光是这儿,其他几个方向也都派了人呢!就怕错过了您!”
李文远心里一暖,夏军长和老吴他们真是有心了。
在三喜的带领下,李文远畅通无阻地穿过了几道隐蔽的明岗暗哨,顺利进入了太平川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眼前的根据地比起之前的临时营地,显得更有规模和人氣。虽然依旧简陋,但能看到一些半地穴式的营房(地窨子)、简易的训练场,甚至还有冒着炊烟的厨房。战士们来来往往,虽然衣着依旧破旧,但精神面貌似乎更好了。
然而,李文远很快发现,根据地的领导们都不在。
三喜解释道:“李老板,您来得不巧。夏军长前几天带人去格节河区了,说是有一批经过训练的青年游击队员要补充到咱们军里,军长亲自去接人了。”
“那张政委(张寿篯)和高副军长呢?”李文远问。
“张政委带着宣传队的同志下山了,说是要去周边的村屯搞什么‘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动员老百姓支援咱们,还要发展新党员呢!”
“高副军长更忙!”三喜掰着手指头说,“他和冯参谋长正帮着根据地里组织好多队伍呢!什么青年义勇队、暗杀队(专门对付汉奸特务)、讨伐队(主动出击打击小股日伪军),还有自卫团(保卫根据地)……天天带着他们训练,忙得脚不沾地!”
三喜还压低声音,略带神秘地说:“就连半大的小嘎豆子(小孩)也没闲着,高副军长还组织了儿童团,教他们认字、放哨、传递消息,搞‘谍报网’呢!吩咐了,遇到不认识的生人,要第一时间上报,通知义勇队去盘查!”
李文远听着三喜的叙述,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营地,心中感慨万千。此时的抗联,不再仅仅是单纯打仗的军队,而是在真正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巩固的游击根据地。这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位领导人都在超负荷运转。
虽然没能立刻见到夏军长,但了解到根据地如此蓬勃的发展态势,李文远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带来的这批装备,正好能武装这些新生的力量,让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辛苦了,三喜。我知道了。”李文远点点头,“我先安顿下来,等夏军长他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