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抗日联穿越 > 第37章 有枪一起用(第1页)

第37章 有枪一起用(第1页)

看着根据地里一片热火朝天却又领导不在的景象,李文远心里还是有些着急。他空间里那堆积如山的军火就像一团火,烧得他坐立难安,必须尽快交到战士们手中才能发挥价值。

他叫住三喜询问:“三喜,老吴营长现在在哪儿?我有紧要事情找他!”

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哈哈哈!李兄弟!我听说你来了,正赶过来呢!”

只见老吴风风火火地大步走来,脸上洋溢着见到老朋友的喜悦。两人用力地握了握手,互相捶打了一下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寒暄几句后,李文远压低声音,切入正题:“老吴叔,我这次带来了一批家伙!数量不少,就在根据地外边藏着。”

他留了个心眼,没有透露全部数量。从他知道的历史和看过的资料里,这个时期斗争极其残酷,敌我阵营模糊,叛徒、内奸层出不穷,他必须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真正的底牌,只能交给夏军长、赵司令等极少数核心领导人。

于是,他对老吴说道:“我弄来了5000支水连珠(莫辛-纳甘),还有一些冲锋枪。得赶紧运回来,免得夜长梦多。”

即使这个“打折”后的数字,也把老吴惊得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多……多少?五千支?!还有冲锋枪?!李兄弟,你……你真是神通广大啊!”

老吴没有丝毫怀疑,只有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他立刻吼道:“通讯员!传我命令!让一营全体集合!带上所有爬犁、绳子!能带多少带多少!快!”

很快,老吴手下扩编后的一百多名战士迅速集合完毕,带着几十个爬犁,跟着李文远悄然出了根据地。

李文远借口先行一步安排人卸货,加快脚步赶到提前物色好的一个隐蔽山洞。他意念一动,将5000支莫辛-纳甘步枪的木箱子和300支波波沙冲锋枪,配部分弹鼓弹匣,从空间里取出,整齐地堆放在山洞内。

一会儿,老吴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当战士们看到山洞里那堆砌如山的崭新枪械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

“全体都有!废话少说!赶紧装车!动作要快!注意隐蔽!”老吴强压着激动,低声命令道。

战士们如同打了鸡血,两人一组,抬起沉重的木箱或成捆的步枪,飞快而有序地往爬犁上装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力量感。

足足忙碌了大半天,所有枪械才被全部运回根据地,小心翼翼地藏进了新开辟的、更加隐蔽的军火库里。

三天后,夏云阶军长风尘仆仆地带领着二百多名经过初步训练、眼神中充满朝气的青年新兵,返回了太平川根据地。

他刚一回来,老吴就迫不及待地、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他拉到了军火库。

当夏云阶看到那堆满了半个仓库的莫辛-纳甘步枪和一旁那批崭新的波波沙冲锋枪时,这位身经百战、见惯了风浪的军长,也忍不住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快步上前,拿起一支莫辛-纳甘,熟练地拉动枪栓,听着那清脆可靠的机械声;又端起一支波波沙,感受着那沉甸甸的重量和充满力量感的造型。

“好!好啊!都是好枪啊!”夏云阶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回过头,用力握住一旁李文远的手,眼眶微微发红:“文远同志!太感谢你了!你又一次雪中送炭!有了这批枪,我们根据地的力量将大大增强,总算有了一些像样的自保能力了!新来的战士们也不用再拿着大刀长矛去跟鬼子拼命了!”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莫辛-纳甘和波波沙,夏云阶军长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迅速恢复了指挥官的冷静与果断。他立刻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根据地中:

“传我命令!第六军全体指战员,共一千二百人,即刻起全部换装!将手中老旧的杂式步枪,全部更换为新的莫辛-纳甘步枪!每人配发基数子弹,立刻熟悉新枪性能!”

“是!”通讯兵领命而去。

“第二,立刻将此事上报赵总司令!并请示总部,尽快协调,给我们活动在萝北、绥滨、格节河、依兰等其他县的兄弟部队,也输送一批枪支弹药过去!不能让第六军独享!”

“第三,派人秘密联系第三军的兄弟部队,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来了一批硬货,让他们派人来取!都是打鬼子,家伙好一点,胜算就大一分!”

“第西,通知下去,从下属的抗日救国会、青年义勇军、农民自卫队、各地方游击连、自卫团中,选拔一批军事技术过硬、政治可靠、身体素质好的优秀战士,吸收进入我们第六军主力部队!同时,也给这些地方武装配备一部分莫辛-纳甘,增强他们的自卫和作战能力,作为主力的后备力量!”

“第五,各部换装后,加强军事训练!尤其是新枪的使用、保养和战术配合!要尽快形成战斗力!小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一连串的命令清晰明确,涵盖了对内换装、对外支援、扩编主力、武装地方、强化训练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一位军事指挥员的远见和魄力。手下军官们轰然应诺,个个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迅速分头行动执行命令。整个根据地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是夜,在夏军长简陋的办公室里(其实就是个稍大的地窨子),李文远和夏云阶围坐在一个小火炉旁,锅里炖着一点难得的野味,两人就着搪瓷缸里的热水,促膝长谈。

卸下了白日的军务繁忙,夏云阶的脸上多了几分疲惫和深沉。他喝了一口热水,望着跳动的火苗,声音低沉地讲起了往事:

“文远兄弟,你不知道啊……自从当年那张小六子,一纸不抵抗的命令下来,几十万东北军就这么撤了,把这大好河山,三千万父老乡亲,就这么扔给了小鬼子……那时候,天感觉都塌了。”

“但是,咱东北的老爷们,娘们儿,不是孬种!没人愿意当亡国奴!没有枪,我们就用大刀、长矛、猎枪!没有队伍,我们就自己拉杆子起来干!从几个人的反日山林队,到几十人的游击队,再到今天咱们的第六军……每一步,都是用同志们的血和命铺出来的啊。”

他的语气愈发沉重:“鬼子为了对付我们,不让我们和老百姓接触,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搞了什么‘集团部落’!就是把原来散居在山边、林子的老百姓,全都强行赶到他们用围墙碉堡围起来的大村子里,老百姓管那叫‘人圈’!活生生的人,像牲口一样被圈起来!”

“进了人圈,失去土地,失去自由,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动辄被打骂杀害……鬼子根本就没把咱们中国人当人看!”夏云阶的手紧紧攥着搪瓷缸,指节发白。

“所以,我们必须反抗!必须跟鬼子干到底!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能让咱们的爹娘兄弟姐妹,能像个人一样活着!为了咱们的孩子,不再当亡国奴!”

李文远静静地听着,夏军长的话语不像历史书上冰冷的“归屯并户”西个字,而是带着血泪和硝烟的真实控诉。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百姓被迫离开家园的惨状,看到了“人圈”里麻木绝望的眼神,也看到了像夏云阶这样的英雄,如何在绝境中挺身而出,燃起抗争的烽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