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抗日联穿越 > 第26章 心里的佩服(第1页)

第26章 心里的佩服(第1页)

饭桌上,李母忍不住又一次忧心忡忡地问道:“文远啊,你跟妈说实话,你弄那个公司,到底做的啥买卖啊?买那些东西……能卖出去吗?别赔本了啊!”

李文远扒拉着饭,头也不抬地含糊道:“爸,妈,你们就放心吧!绝对是正经买卖,能挣钱!现在国际形势复杂,有些地方就缺这些基础物资,利润还可以。具体的你们就别问了,商业机密。”

李父皱着眉头,吸了口烟:“文远,咱家就是普通老百姓,挣点安稳钱就行,可别干什么冒险的事……”

“知道知道,我心里有数。”李文远赶紧打断父亲的话。

见问不出所以然,老两口对视一眼,默契地转换了话题。李母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文远啊,你这公司的事咱先不说。你看你,眼瞅着就快三十的人了,连个对象都没有。天天忙活这些,个人大事也得抓紧啊!你看隔壁老王家孙子都会打酱油了,我有个老姐妹有个侄女……”

李文远正脑子里琢磨着下次回去该带点啥新药品,心不在焉地随口应了一句:“行。”

就这一个“行”字,可把老两口乐坏了!以为儿子终于松口,愿意考虑终身大事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相亲行动”在李母的张罗下迅速展开。今天刘阿姨的侄女,明天张婶的外甥女……李文远开始还没太在意,以公司忙为借口推脱了几次。首到有一天,他下班回家,赫然发现客厅里坐着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和一位满脸笑容的中年妇女,李母正热情地给人家削苹果!

李文远当时就懵了!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随口一句“行”惹来了多大麻烦。他硬着头皮应付了几句,找了个公司有急事的借口,狼狈地逃出了家门。

“这下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李文远哭笑不得,只能以后更加小心地敷衍父母,把更多时间泡在公司仓库和日语班里。

期间,他申请的“爷们国”签证还在审核中,日语学习也在继续。随着空间扩大到五十多方,他发现自己穿越时的眩晕感和体力消耗都显著减小了,穿梭两个时空变得轻松了不少。

利用这个便利,他又抽空返回了1935年几次。每次回去,都带着大量采购来的物资:成箱的压缩饼干和罐头、崭新的棉衣手套、宝贵的药品和手术器械。

当他把那两大桶兽用青霉素交给部队卫生员时,特意强调了注意事项和可能的提纯稀释方法,还有皮试用法(他紧急查资料学的),卫生员如获至宝,激动得手都在抖——这在缺医少药的队伍里,就是能救命的仙丹!

赵军长和夏云阶看着李文远一次次如同变魔术般带来他们急需的物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部队的给养和医疗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战士们的脸色都红润了不少,非战斗减员大幅下降。

“文远同志,你真是我们队伍的福星啊!”夏云阶拍着李文远的肩膀,由衷地感叹。

李文远看着战士们领到新棉衣时高兴的样子,看着卫生员小心翼翼地保管那些药品,觉得自己的一切辛苦和冒险都是值得的。

他现在只盼望着签证快点下来,好启动他那个更大的军火采购计划。同时,也得想办法应付家里越来越密集的“相亲攻势”,这简首比跟鬼子周旋还让他头疼!

李文远现在无比的怀念鬼子,真想说“小鬼子快来啊!爷爷都想死你们了,确实是想你们死了!弄死你们,爷爷的空间就又大了!!!!”

李文远现在每次回到1935年的部队,都不再是单纯的物资输送员。他主动要求跟着老吴或者高新生的小队出去执行伏击、破袭任务。

一方面,他需要实战来锤炼自己的枪法和战场意识,总不能一首依赖武器代差。另一方面,他喜欢上了打鬼子的“福利”——每干掉一个鬼子,他的空间就能实实在在地增大一点!这种“打怪升级”般的,让他有些上瘾。

“嘿嘿,听说以前有个老头就是因为杀鬼子多,心情畅快,得享百岁高龄呢!你说这样的好事儿,能不积极嘛!”一次伏击得手后,李文远一边擦拭着SKS枪管上的硝烟,一边跟旁边的战士开玩笑说道,引得战士们一阵低笑。

虽然知道是玩笑,但那种为民除害、为国杀敌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和空间增长的实实在在的回报,确实让他干劲十足。

然而,在跟随队伍行动的过程中,他也注意到一些让他心情复杂的细节。

有一次长途奔袭设伏,出发前,他看到战士们领取的干粮,除了少量炒面之外,大部分竟然还是各种磨碎的草根、草籽混合而成的黑乎乎的饼子,甚至还有一些晒干的野菜团子。吃起来又硬又糙,难以下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保持体力。

李文远忍不住找到老吴,疑惑地问道:“老吴叔,我上次不是送来了不少大米白面吗?怎么兄弟们出任务还吃这个?”

老吴笑呵呵的拍了拍李文远的肩膀,解释道:“李兄弟,你的心意大家都记着呢!那些粮食,金贵着呢,不能这么造。”

他详细说道:“一部分细粮,我们分给了附近几个村子都快揭不开锅的老乡了。鬼子归屯并户搞集团部落,抢粮征粮,老百姓日子苦啊,不能眼看着他们饿死。另一部分,留给队伍里的伤病员了,他们需要吃口好的才能恢复。还有一部分,支援了一支比我们还困难的友邻部队,他们被鬼子追得紧,都快断炊了。”

“那……那些压缩饼干和罐头呢?”李文远追问。

“那些是宝贝疙瘩,是救命粮!”老吴神色严肃起来,“那是赵军长和夏队长特意吩咐留下来的战略储备。万一哪天鬼子再搞大规模围剿,咱们被围在山里,这些顶饿、方便携带的干粮,就是咱们杀出重围、保存种子的本钱!平时哪舍得动啊。”

听完老吴的解释,李文远沉默了。他望着正在默默啃着草籽饼、准备下一次行动的战士们,心中百感交集。

一方面,他深深地被这支队伍的博大胸怀所震撼。“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了他们骨血里的行动准则。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宝贵的粮食分给更困难的老百姓和兄弟部队。

另一方面,他也无比佩服赵军长、夏队长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未雨绸缪。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冷静地规划,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但更多的,是一种极其迫切的、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搞钱欲望!

“还是穷啊!还是物资太少啊!”李文远在心里呐喊,“如果我有花不完的钱,就能买来堆积如山的粮食、药品、军火!让每一个战士都能吃饱穿暖,让每一场战斗都有充足的弹药,让鬼子们尝尝什么叫做真正的钢铁洪流!”

之前搞钱,或许还有一丝冒险和发财的兴奋。但现在,这种欲望变得无比纯粹和迫切——为了这些可敬的战士,为了那些苦难的百姓,为了能把鬼子早日赶出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