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赞叹!感慨!落泪……文人们彻底失态。
完全被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所震撼、所吞噬。
“彭城李煜”这西个字,一日之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名噪一时。
与此同时。
他的身份成了最大的谜团,是鬼才?是隐士?是前朝幽魂?还是天上谪仙?
无人得知。
但茶楼酒肆,勾栏瓦舍,文人聚集地,无人不在传唱,无人不在议论。
……
甘露殿。
鎏金兽首香炉中吐出袅袅青烟,气息沉静宁神。
晨曦透过窗棂,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世民端坐于御案之后,手握朱笔,正凝神浏览着刚刚揍上来的奏疏。
然而,今日的气氛,却与往常有些微不同。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几位心腹重臣,小声议论着,情绪有些复杂。
李世民放下朱笔,目光如炬,扫过几人,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探究:
“诸公今日神色有异,可是有何事发生?朕观尔等,似心有戚戚焉?”
几人对视一眼,房玄龄深吸一口气,躬身奏道:
“陛下明察秋毫。臣等失态,实因今日长安城内,忽有五首诗词传抄!”
“其内容……其意境……实乃臣等生平罕见,读之令人心绪难平。”
“哦?诗词?”
李世民起了兴趣。
能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等人物都心绪难平的诗词,想必绝非等闲。
“是何等诗词,竟有如此魔力?与朕一观!”
“臣己将抄录版本带来。”房玄龄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抽出五张折叠整齐的薛涛笺。
随即双手捧着,由内侍接过,转呈至御案之上。
李世民带着几分好奇与审视,展开第一张纸:《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二目光扫过,微微颔首:“词句清丽,婉约情深,确是佳作。”
但并未有太大触动。
接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当读到“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及至最后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
李世民沉默片刻,方才缓缓放下,评价道:
“亡国之音哀以思,此词……可谓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