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凭才学免费入内玩耍的噱头,也是一大杀手锏。
能在这两日展露才华,不仅能免费享受温柔乡。
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扬名立万,名噪一时!
长安城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最初便是从这五香馆流传出去的,不知成就了多少才子的名声。
名声这东西!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好!这位官人气势最足,便请您先来!”
老鸨子眼波流转,指向一位站在前排,手持玉骨描金折扇,身着月白锦袍,相貌英俊挺拔的贵公子。
那公子显然早有准备,闻言自信一笑,唰地合上折扇,龙行虎步般登上台去。
他有备而来,略一沉吟,提笔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一挥而就,姿态潇洒。
写罢,丫鬟将诗作拿起,展示给老鸨子。
老鸨子接过,清了清嗓子,当众诵读出来:
“秋风萧瑟起,
落叶满长安。
孤雁南飞去,
凭栏独自寒。”
诗作读完,台下响起几声零星的叫好,但更多的是沉默和窃窃私语。
这诗应景倒是应景,写出了秋日的萧瑟。
但意境寻常,用语也未见多少新巧,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未能触动人心。
老鸨子脸上笑容不变,对着那贵公子福了一礼:
“多谢公子佳作,请公子稍歇,品鉴后续之作。”
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很明显……您这诗呐,还进不了咱五香馆的门槛。
贵公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哼了一声,悻悻下台。
接下来。
又有几人上台,有的写诗,有的填词,还有人当场作画,画了幅秋菊图。
但诗词要么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堆砌辞藻,内容空洞;画作也只是匠气有余,灵韵不足。
一连五六人,竟无一人能进入五香馆。
台下原本热烈的气氛渐渐有些冷却,不少人交头接耳,面露失望之色。
也有人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上去丢人现眼。
李恪看的暗自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