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一出。
格局顿开!
前两联写景,将白鹿原高眺之景,与帝王眼中的江山社稷融为一体。
既显山河壮丽,更暗喻皇权巍峨,气魄极大。
后两联抒情言志,以松柏自比劲节,不屑蟹螯之微利。
尾联更是霸气宣言,治国平天下,便是人间仙境,何须外求蓬莱。
通篇充满积极进取、自信昂扬的帝王之气。
李世民吟罢,面带得色,看向李恪,虽未言语,但意思不言而喻:
朕此诗如何?
李恪心中暗赞。
李二这首诗,虽不及杜牧那首精巧蕴藉。
但贵在气象雄浑,帝王本色尽显,应景应情,属于难得的上乘之作。
李恪脸上堆满“惊叹”与“敬佩”,拱手道:
“父皇此诗,真乃帝王之音,震古烁今!儿臣拜服!”
他装模作样地点评了一番,语气诚挚,仿佛在细细品味无上妙品:
“首联九日登高望帝畿,山河万里捧日晖,起势高踞九天,俯瞰西海!”
“一个捧字,道尽山河拥戴、万方来朝之气象,非胸有乾坤者不能道也!”
“……”
“尤其尾联,意境全出!父皇之意,乃是这大唐盛世,这亲手开创的清明政局,便是人间仙境!”
“何等自信!”
“何等胸怀!”
“儿臣只觉荡气回肠,恨不能立刻为父皇,为这大唐盛世,效死力耳!”
这一番“专业”又“深情”的点评,既有对诗句本身的剖析,又有对背后帝王心术的吹捧。
尤其还是他这位诗道鬼才,进行的点评。
可谓是真真正正搔到了李世民的痒处。
果然。
李世民听得是龙颜大悦,心花怒放:“哈哈哈!好!恪儿点评,深得朕心!知朕者,恪儿也!”
旁边的程咬金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也知道哄陛下高兴,当即拍马屁道:
“好诗!陛下好诗!殿下点评得也好!”
“俺老程虽听不大明白,但就是觉得有气势!”
尉迟恭、秦琼等人也纷纷含笑附和,马屁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