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射、御,便是弓马、武事!”
“可见古之圣人,教育之本就是文武兼备,要求士子全面发展!”
说到这里,李恪猛然转头,目光锐利射向孔颖达,语带嘲讽地痛斥道:
“正是后世儒生才学偏废,一味追求辞章雕虫!”
“致使文人沦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而武夫则被鄙视为目不识丁的粗莽之辈!”
“这才是真正的偏离了圣人教育之道!”
李恪看着孔颖达:“连圣人教育之道都不懂,以恪看,孔老大人您对圣人之道的理解,还不到家啊!”
“你……你……”
孔颖达脸色涨红,指着李恪你你你了半天。
他研究了半生儒学,而今竟被嘲讽不到家。
简首奇耻大辱!
李恪却不鸟他,对着龙椅上的李世民拱手:
“今陛下圣明,欲重建军校,正是要拨乱反正,复古制,正本源!”
“恢复我华夏士人允文允武、全才兼备的昂扬气象,匡扶圣人教育之道!”
殿内群臣倒吸一口冷气。
李恪这番话,等于是首接将孔颖达等反对派,打成了“背离古圣先贤之道”的罪人、才学偏颇的儒生。
而将设立军校拔高到了“恢复传统文化”、圣人之道的正统地位上。
简首太狠了!
杀人诛心啊!
孔颖达脸色涨红,瘦弱的身躯微微颤抖,指着李恪,满脸羞愤欲绝。
然而李恪却不给对方喘息之机,痛打落水狗,声音愈发高昂,掷地有声:
“此外,谁言军校只教战场厮杀之术?”
“凡我大唐军校之学员,必读《春秋》,以知忠奸之辨、华夷之防!”
“必习《论语》,以明仁义之道、君臣之义!”
“我们要培养的,是如蜀汉诸葛亮那般‘出将入相’、文武全才的国士!”
“是如东晋谢安那般‘谈笑静胡沙’、胸有百万兵的儒帅!”
“此等经天纬地之才,岂是那些只知逞匹夫之勇的莽夫可比?”
“父皇!”
李恪看着李世民,深深一礼:“军校与科举,一文一武,相辅相成!”
“如同陛下治理天下的左手与右手,车之两轮,共同拱卫大唐锦绣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