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回陛下!老臣言尽于此!望陛下明察!”
“嗯!”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随即目光转向李恪,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恪儿,孔老爱卿所言,你也听到了!对此,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李恪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
“回父皇!”
“孔大人方才所言,引经据典,忧国忧民!”
“其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儿臣闻之,亦……深为感佩!”
他先是肯定了孔颖达的出发点,姿态放得很低。
这让一些准备看他激烈反驳的文臣稍稍意外。
然而。
李恪话锋一转,陡然提高音量,声如洪钟:
“然,儿臣窃以为,孔大人所虑诸多弊端,皆是循常理、守成规之见!”
“而父皇励精图治,所要开创的,乃是超越前古、万世太平的煌煌伟业!”
“欲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若事事拘泥于旧制、常理,畏首畏尾,何以成就万世不朽之功业?”
李恪将议题拔高,把设立军校与李世民追求千古一帝的雄心绑定在一起。
果然。
李世民闻言,原本微蹙的眉头舒展了些许,眼中闪过一丝受用之色。
不错,朕之功业,自然不能与寻常帝王等同,行非常之事,有何不可?
李世民微微颔首:“恪儿,此言有些许道理。你继续分说,朕听着!”
“父皇明鉴!”
李恪声音洪亮:“今日儿臣与卢国公所议设立军校,绝非穷兵黩武!”
“恰恰相反!”
“是为了以战止战,为了铸就真正的、牢不可破的‘王道’基石!”
“唯有手握雷霆之力,方能换来持久和平,方能让我大唐的仁政教化,毫无阻碍地泽被苍生!”
说到这里,李恪看向孔颖达,拱手道:
“孔大人第一个观点,认为军校专讲杀伐,是舍德而用兵,行秦之‘霸道’而非‘王道’,‘暴政’而非‘仁政’。”
“儿臣认为……”
李恪语气斩钉截铁,“此言大谬也!”
大谬?
孔颖达脸色一变:“殿下何出此言?建立军校,难道不是霸道、暴政吗?”
李恪却毫不客气,首接引经据典展开攻击:
“孔大人学贯古今,想必熟读《周易》!”
“《易·萃卦》有云: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恪敢问孔大人:圣人制造、整备兵器,难道是为了主动攻伐吗?”
“非也!”
“圣人制器,非为攻伐,实为戒备不测之祸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