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二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目光坦荡:“殿下献炼钢强国之术,却不居功自傲,反为匠师请赏,此乃体恤下情,仁德之心!”
“殿下婉拒弘农杨氏之姻亲,实为避嫌远争,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虑,此乃深明大义,忠孝两全!”
“加之殿下诗才惊世,于格物之道更有神授天启之能!秦王殿下,实乃我大唐之福,陛下之福!”
杜如晦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情真意切。
他这条命,是李恪当初从鬼门关硬拉回来的。
这份救命之恩,杜如晦始终铭记于心。
旁人或许可以为了避嫌而疏远秦王,甚至暗中打压,杜如晦不能!
若此刻缄口不言,甚至随波逐流,那便是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之徒。
非……人臣所为,更非他杜如晦的为人!
有了杜如晦的定调,殿内的气氛为之一松。
房玄龄作为宰相,此刻也不能再沉默,他抚须颔首:“克明所言甚是!”
“秦王殿下年纪虽轻,然见识卓绝,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
“其所献炼钢法、匠师制,皆乃利国利民之良策,非大智慧大胸怀者不能提出。陛下得子如此,确是陛下之福,我大唐之幸!”
就连以刚首敢谏著称的魏征,也微微点头:“秦王殿下不慕虚名,不结党私,一心专注格物强国之道!”
“此志虽与传统士途有异,然其心赤诚,其利可见,于国而言是件好事。”
最后。
李二的目光,落在尚未表态的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心里暗骂,脸上却迅速堆起和煦赞赏的笑容,由衷感叹道:
“陛下,秦王殿下天纵奇才,聪慧绝伦,每每有惊人之举,利国利民。”
“今日更是居功不傲,思虑周全,实乃诸皇子之楷模。臣为陛下贺!”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挑不出半点毛病。
李世民静静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评价,脸上看不出喜怒,眸中光芒流转。
“呵呵……朕的这个儿子,确是与众不同!”
李世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挥了挥手:
“好了!炼钢与匠师制二事,关乎国本,便劳玄龄、克明多多费心,尽快拿出个章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