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以为,大丈夫生于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而非倚仗妻族外戚之势。弘农杨氏虽好,却非儿臣所愿依仗之阶梯。”
这些话,当然是李恪随口胡说八道的。
他不愿搭理弘农杨氏那帮人,一是嫌麻烦,二是压根瞧不上这些货。
有那功夫,多画几张符,多炼化几缕灵力,多祭炼一些法器岂不更好?
老子是修仙者,还用得着拉拢你们这些货?
等突破筑基。
太子,甚至是皇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忽然朗声大笑起来:“好!好一个‘志不在结党营私’,恪儿,朕明白了!”
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欣慰道:“既如此,朕也不勉强你!”
“选妃之事,朕会让你母妃再斟酌,必为你选一位合你心意的贤内助。”
“至于弘农杨氏那边,朕自会替你回绝。”
“儿臣,谢父皇体谅!”李恪深深一揖。
“去吧,去看看你母妃!”李世民挥挥手。
“儿臣告退!”
李恪再次行礼,随即转身退出了甘露殿。
看着李恪离去的背影,李世民脸上的笑意缓缓收敛,目光变得深沉。
他踱回御案之后,用手指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
忽然,李世民抬起头,看向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心腹重臣,眯了眯眼,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今日观朕之恪儿,以为如何?”
这……
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又极其敏感。
殿内几位大臣闻言,心头一凛,面面相觑,一时有些不知该如何接话。
评价一位刚刚立下大功、圣眷正浓、且明显比其他皇子优秀的多的亲王?
这怎么评价?
其中分寸极难拿捏,夸得太狠,恐惹陛下猜忌,也得罪东宫与魏王。
说得太淡,又显得嫉贤妒能,且可能拂了陛下此刻显然不错的心情。
这时,杜如晦向前迈出一步,对着李世民郑重拱手,声音清晰诚恳:
“陛下!臣以为,秦王殿下今日所言所行,实乃通晓大义,孝心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