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趟不算白来,不光跟同知大人混了个脸熟,还得了府上的牌子,下次再来拜访就不会这般困难了。
待了一会儿王同知要去忙了,王瑛赶紧起身告辞。
管家王琪送三人走到门口,王瑛突然开口道:“王大人公事繁忙,小的不敢开口相邀,明日小的菜铺开业,不知您是否方便过来瞧瞧,毕竟我一个小郎,相公和伯父都不在府城,身边没个倚仗……”
王琪没想到对方会邀请他,“我得跟老爷商议一下。”
王瑛赶紧道:“若是没空也没关系,今日多谢您帮忙,不然连门都进不来。”
王琪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对王瑛的印象好了几分,虽是乡下来的小郎,说话办事却极有分寸不让人厌烦。
“那小的就先回去了。”
王琪道:“铺子开在哪?”
“就在正阳街上,杨氏商行对面叫王氏菜铺。”
“好,若是得空我过去看看。”
王瑛千恩万谢的从王家出来,风一吹才发觉自己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六品同知相当于后世省级干部,果然上辈子小老百姓,哪怕穿越了跟这种大领导谈话依旧紧张得不行。
明日开业王同知来不了没关系,只要管家能到就行,有心的人一打听就能明白其中的关系。
加上王瑛有意将菜铺用自己的姓氏取名,也是为了沾王同知的光,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真是他亲侄子。
第106章
大清早,天还没亮,陈伯赶着骡车从城外进来,车上载着满满的鲜菜。
入城小吏盘查时惊诧道:“都什么时节了,在哪弄这么多新鲜的菜?”
陈伯拿出同知府的令牌道:“这是王大人的侄子从庄子上运来的菜,那边有暖泉冬季也能种菜。”
小吏一听连忙缩回要拿菜的手,赶紧把人放了行。
这套说辞是王瑛提前教好的,且不论王同知有没有侄子,守门的小吏也不敢去确认一遍。
等过后有人打听起他们的菜的来历,便会顺理成章的引出这层身份,对方再想干点什么就得掂量掂量王瑛背后的靠山。
当然这些都是王瑛做的最坏的打算,兴许他这桩小买卖根本引不起别人的重视,能闷声发财是最好的。
马车停在菜铺门前停下,王瑛他们早等在门口,“入城还顺利吧?”
陈伯点头将怀里的牌子递给王瑛,“一说是王大人的侄子,那守城的吏官立马放了行,也没仔细瞧车上的菜。”
王瑛放下心来,“快把菜搬下来安置吧,等着开门营业。”
“是。”马钱子和田大牛上前帮忙卸车。
卯时左右李氏和青芸领着元宝过来了,木头、春生以及黄家的两个小子都跟着一起来了,今个开业人多热闹。
大伙七手八脚帮忙,很快将蔬菜都摆好了,都是寻常能看见的蔬菜,胡瓜、豆角、芫荽、莴苣、菠菜、韭菜、芹菜等。
这些菜虽然平常但胜在新鲜,叶子翠绿翠绿的上面还沾着露水,打眼一看就觉得稀罕。
再加上眼下已经到了寒露,庄子上的人家大多已经没什么新鲜菜吃了,大户人家若是盖着暖房,兴许还能吃几口鲜菜,不然只能吃萝卜白菜。
菜的价格也提前订好了,都用毛笔写在木板上,明码标价。
最贵的要属胡瓜了,一斤胡瓜六十文,普通百姓估计是消费不起,早上摘的这筐胡瓜一共三十斤,若是全卖出去能赚一贯八百文。
最便宜的是韭菜,十文一斤,主要是韭菜长得太快了,不用开倍速只调节温度和湿度,三天就会长出一茬,若是不割就老了。
至于西红柿目前熟的不多,王瑛都储存在试验田里,府城的人没吃过这东西怕不好卖,等以后熟客多了再拿出来。
还没点爆竹,周围就陆续有人过来打听铺子里卖什么的。
得知是卖新鲜蔬菜的,不少人都进来转了一圈,大伙虽然好奇倒也没追问这菜是从哪运来的,毕竟是人家的生意问也不一定会告诉你。
距离辰时还有一刻钟的时候,王家的管家终于来了。
王琪坐着马车来的,车子刚停稳王瑛便带着一家人迎了过来,“劳烦您亲自跑一趟。”
“不用这般客气,老爷今日有事来不了,特地嘱咐我过来瞧瞧,顺便给郎君送一块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