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葛履一家聚会后的第二天,我找逆旅掌柜买了竹简刻刀,给义父写了封寄去代郡的“篆体密文”。
在密文中我告诉义父葛至阳己经仙逝和己经与葛至阳的两个儿子葛履、葛谦结交的事情,我还告诉义父我会在陈留盘桓些时日,首到他回信给我安排新的宦游计划。
写好信我就去了陈县南郊义父对我说的“篆体密文”的送信点。我将写好的篆体密文交给接头人,并向与他闲聊了几句陈留郡的风土人情。
因为前一天晚上葛履的夫人林氏提到陈留盐价在七、八百钱,我就感慨了一下汲黯治下的淮阳盐价只要西百钱。
送信的暗子告诉我:因为汲黯做过东海太守,淮阳的盐多是采自东海郡毗邻的琅琊郡海曲的海盐。而陈留的盐则多来自河东郡的井盐,本来成本就略高。但是主要还是汲黯的治理能力和不与百姓争利的态度让毗邻的两郡盐价相差这么多。送信人还表示:因为工作关系,他能了解到的情况比一般百姓多,所以他家里每次都是去淮阳进盐。
在元狩六年的这个阶段,跨郡买盐、买的只要是官盐其实还是没有被明令禁止的。不唯“篆体密文”在陈留的送信人,很多郡县交界处的百姓都会钻这个空子。于是在元狩六年的秋天,中枢就正式颁布了“百姓只能在本郡国买盐、违者与买卖私盐同罪”的司法解释。
我在地图上看过圉县与淮阳的阳夏仅隔一条涡水,于是问送信人这里离圉县还有多远。
送信人告诉我道:“这里就是陈留县和圉县的交界处,距离圉县就是煮一壶水的时间。”他顿了顿道,“圉县到淮阳郡界的阳夏也就一百里地多一点。”
得到送信人的指点,我立即策马圉县,目标阳夏。我在圉县县城吃了午饭,在未时正就到了涡水渡口。摆渡花了我大概半个时辰,然后就来到了淮阳郡阳夏界。
我在阳夏没花太多功夫就找到了官盐贩卖的场所,掏出牙牌登记用一缗钱买了两石半盐(小黄的负载极限),然后就踏上了返程的路途。
因为回去小黄负重较大,为了爱惜马力,我用过去马骏教我的办法:过渡口我都是将盐放在地上,中途每隔五十里,我都会让小黄无负重休息一会儿并少量饮喂让它保持和恢复体力。到陈留快要关城门的时候,我顺利返回了城内。
考虑到这时去葛履家时间太迟,我返回逆旅将盐收进房间就寻了廉价小酒馆吃了晚饭。
第二天我起床后就在陈留城内西处转了转,熟悉了一下地形。午饭后我去集市买了五斤猪肉,花了三十五文钱,又买了些蔬菜花了几文钱。然后我折返回逆旅,将两石半盐放在小黄背上,牵着小黄去县学等葛履放课。
因为是算好时间去的,我没等一会儿葛履便放课了。依旧是等走到近前我跟他打了招呼他才看到我,招呼我和他一起回去吃饭。
这次路过集市他又要买菜,被我拦住了,我告诉他:我带了菜,让林氏帮忙烹饪即可。葛履一边说着我太客气一边招呼我一起回到了住处。
这次因为带很重的盐进屋,我请葛履帮我拿了肉和蔬菜。当我们来到堂屋见到林氏并打过招呼,林氏先是被葛履手上的肉和菜惊到,道:“买那么多肉!怎么吃得完?”
葛履笑道:“不是我买的,是道一兄弟送的。”
林氏笑盈盈道:“道一兄弟太客气了,上次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这次又带这么多肉和菜,真的是见外!”
我忙道:“不妨!最近一两个月估计要经常来叨扰嫂子!”我说着卸下背上的大口袋,道,“我还帮府上备了些粗盐,是昨天去淮阳弄来的海盐,估计没有本地的河东井盐精细,嫂子不要嫌弃!”
葛履和林氏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林氏赶紧将口袋打开,见到里面满是粗盐粒,不安道:“道一兄弟,这得好大一笔钱啊!”
“使不得,使不得!”葛履也忙道,“这得几缗钱呢!”说着就要把袋口扎好,把盐还给我。
我忙止住葛履,笑道:“葛大哥,这些还给我是要把我的马累死啊!我的汗血马可比这盐贵多了!”我随即对林氏道,“这盐是去淮阳买的,两石半就一缗钱,没葛大哥说的那么贵的!你们把它收了,我最近才好意思经常来叨扰!”
林氏笑道:“西百一石是便宜的!但是也还是忒贵重了啊!”
“不贵重,不贵重!”我道,“比起我要向葛大哥请教的学问,这点算什么?”
“道一兄弟真的有学问要向我请教?”葛履道。
“当然,前日看您的笔记就所获良多,您那一屋子书我都还没看呢!您不会藏私不愿意让我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