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祖 > 第173章 被低估的宰辅(第1页)

第173章 被低估的宰辅(第1页)

看完大爷的竹简,我忍不住要心疼二大爷一刻钟。

估计二大爷和义父根本想不通“篆体密文”学习班的优秀毕业生为什么会在看了密文、了解了事情原委之后还是头铁的觉得是卫青的责任。

至于二大爷为什么说“我哥害我啊!”我后来也理解了——本来大爷负责任的做法应该是去找机会表态以后不养孤儿了,并且之前养的除了一个怂的要命的己经全战死了。这样皇帝的怒火最后就不会宣泄到二大爷的头上。

但是大爷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自戕,于是二大爷就得接着背黑锅,最后背不动了,只好也自戕。

不过,刘彻介意他们养孤儿这个事情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孤儿中的确出了“专诸、要离、荆轲、豫让、聂政”——他就是李胖虎,虽然他没刺杀皇帝,但是杀了皇帝最爱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最强的外甥霍去病。

“这个悲剧是‘造化’书写的吗?”我不禁感慨。随即,我想到终于知道了义父是怎么致残的——不是匈奴人,是羌人。另外,老兵营那个“插班生”原来是羌人头领的孩子,也是刺伤义父的女人的儿子。加上之前我基本上可以肯定那个插班生就是我——那么如果真是我,我将以一种如何复杂的心情重新审视我和大爷、义父的关系?重新审视我和李家的关系?因为这己经不再是利用“造化”、“气运”的关系,而上升到了血海深仇的关系。

我平复了一下情绪,我知道看完义父的竹简这个问题我应该能得到标准答案——这个答案也是我今夜必须得到的。

但是我想把这个答案揭晓的时间拖到最后,我要看完别的全部竹简再认真的去看义父留给我的竹简。

我先找到的是一堆先秦兵书,义父没教过我那些,汲黯和葛履的书斋里也没有这些,葛谦只提到过云梦鬼谷有“战国军庠”,但他给我看的只有纵横家之书《鬼谷子十三篇》,纯正的兵家典籍他们也没收藏。

这里的兵书有很多,《司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先秦能叫得上名字的兵法都在这里了。

除此以外,这里还有一本兵法叫《广武君略》,作者是李大力的先祖李左车。

除了这些兵法,大爷和二大爷总结的很多战法也都被整理成册。其中大爷的主要是骑兵冲锋的战法,而二大爷则留了一本叫《武刚车阵纪要》的兵书,是他军事生涯后期与卫青配合使用”武刚车阵“的心得。

我将兵法都捡了出来,决定收藏这些兵书,而不是看完后就付之一炬。

收好兵书,我找出的下一卷竹简是《老兵名册》,里面有元狩五年时的全部五百零七名老兵的名单和事迹,应该是元狩五年代郡营地裁军后义父带着最后一批伤残老兵回来时写的。

我大致翻了几个,发现能进伤残营的真的都是战斗英模。比如李疤腿的义父甄志炳,他原来是斥候,为了传递重大军情在雪地里跑死了马,自己连滚带爬回到右北平向大爷军中传递了匈奴人动向的消息,但是自己被冻坏一个脚掌和六根手指。胖丫的义父赵志敬,更是为了保护监军御史被敌人砍断了一只手……

我重点翻了那个叫高宣的”绣衣使者“卧底,义父的记载是:北地人,但应该在关中时间很久,说话有长安腔。元朔元年在代郡抵抗匈奴劫掠时伤了手,断了三根手指,但战斗过程不详,只是被”监军御史中丞“衙门认定了战功为“不更”(终生免除徭役赋税,在普通士兵中属于最高等级)。

这个高宣的记载明显和别人不同,说明义父早就己经怀疑他。但是义父还是让他进了老兵营,说明那时候义父就预料到了什么,而且将计就计让我好发挥。

想着义父的提携,我又开始矛盾纠结,甚至想不再看属于义父的竹简。我真的很害怕真相是义父了我母亲、大爷杀了我全族。

这时,我想到干妈义姁让李陵给我带的话,我觉得结果绝对不是我想的那样——义姁是认识我母亲的,就凭那一点,故事就绝不会是我想的那种设定。甚至我会不会就不是那个“插班生”,而是一个不知道哪里捡来的“大气运者”?但是我读完了《遗孤名册》,知道那也不可能。

为了让自己多些情绪缓冲的时间,我找出二大爷相关的东西,并拿到灵堂开始仔细阅读。

二大爷的竹简,里面基本都是体现他权谋的东西,在战略层面是很好的执行了李信老祖的“求存三要”,但理论高度上相对李信谈不上啥本质突破。

通过竹简,我还看出一件事,那就是传递“篆体密文”的人都是二大爷培训的,这些人七十二行形形色色隐藏极深,所以即使二大爷家有“绣衣使者”,他也能神不知鬼不觉的传递情报和转移财产,这让我很是有点赞叹。

这部分竹简里面剩下能让我激起点兴趣、给我启发的内容是他真的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规划,他知道什么时候要巴结谁、什么时候要排挤谁、什么时候要放弃兵权去做皇帝的工具人。

如果没有看到竹简,我根本想不到:在那次做局让张骞背锅以后,他偷偷找过张骞,并且成功甩锅给刘猪崽,获得了张骞的谅解。而元狩西年张骞的第二次出使请求也是他背后怂恿的,而且他派出了李丁的三儿子去张骞的队伍中历练。

二大爷说服张骞的理由很简单,其实张骞也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他第一次出使西域十三年,走的时候是一百几十人,回来只剩下他和忠仆甘父二人,这些殉职的部下虽然国家都发了抚恤,但是相对于一百多家人的长久生计根本不够。本来张骞封了侯多了食邑收入能接济一下,但是侯爵还没捂热又没了,所以他第二次出使西域除了官方任务外,二大爷劝他得夹带点私货,补贴一下烈属。

看到这里,我的情绪很激动——如果李三丁在张骞团队,那么这次我到西域就可以凭借这层关系和张骞谈合作!

在之前我也想过到西域后有没有机会去和张骞谈合作,但是因为我曾经骑着他送的小黄坑他,我觉得是再不好意思找他的。不过如果二大爷己经把这个事情转圜过那就不一样了!我完全可以凭借了解张骞要抚恤烈属的心理和他达成合作。别的不说,至少他熟悉西域各国的军政情况,也试错了货殖在各地的紧俏程度,可以让我节省很多摸索、试错的成本。

二大爷的竹简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他总结的与同僚打交道的细节。二大爷会用帛布把每个用得到的同僚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包括年岁、生辰、嗜好、家庭状况等细节,有些他要重点交往的人,比如卫青,他连卫伉、卫不疑和卫登的生日都记录了。回想卫青给义父的那个退还的礼物清单,还真是有不少以给卫家三位公子祝贺生辰为名送的财物。

我觉得自从元朔六年看见义父会打赏办事小吏小费后,我在外面行走着实不算小气。但是比起二大爷这种把和人相处当成重要工作并做笔记的态度,我还差远了。我暗自决定:等到了西域,我做生意的时候也要学习二大爷这个方法!

看完属于二大爷的竹简,我觉得他真的是个很圆滑的历害人,但是我想他的造化一定不够,因为李家的缘故,他最后还是身死道消了。

他最后给义父的书信里隐晦的觉得大爷和李敢是“猪队友”。他提到元狩二年,李敢差我送回的密信发信的时候肯定没注意防备别人,张骞军队的主簿反映李敢问他们要了竹简,写了奇怪的文字说是被包围的李广的遗书让然送回长安,而不是让他们从军邸报的渠道走。

李敢死后,他想要回尸体时刘彻拿这个话点过他,还要让他就说自己看过李敢的尸体了。而接着当皇帝因为三亩地找他茬的时候,他知道李家的这口锅自己己经背定了,于是为了保守家族的秘密(“篆体密文”的传递网络),他不仅提前转移了大部分财产和传递人的联系方式(竹简里没有,应该是首接给了义父,现在在李陵手上),还首接学着大爷自戕了。

他也给堂少爷李宇准备了毒药,让他如果出事就早点吃,少受点罪,更不能因为怕受罪而出卖祖宗,辱没门楣。

他最后嘱咐义父:如果情势继续恶化,得赶紧将“篆体密文”的相关证据全部销毁,相关人员要稳妥处理。

我唏嘘了一下,旋即理解了李陵跟我说的义父让我看完这些竹简就烧掉和李丁要从代郡喊人来这里开会商议情报网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了。

相对于声名显赫的大爷李广,二大爷李蔡一生感觉都是声名不显的。虽然他获封列侯并成为宰辅,但在类似司马迁之类的清流眼里:能力、品德和影响力都远不如大爷李广。

不过在我的立场上凭心而论:李家后来之所以没倒、我之所以能带队撑到西域,二大爷的遗产才是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他是一位被史官严重低估的宰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