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顺闯王 > 第37章 技术推广示范效应(第1页)

第37章 技术推广示范效应(第1页)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冬末,农耕团营地大院。

春耕在即,田丰年站在搭建的简易讲台上,面对着聚集在院子里的五十多名农民。这些都是来自周边村庄的种田好手,他们听说农耕团要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纷纷前来学习。

"各位乡亲,"田丰年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开办这个培训班,就是要把农耕团积累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台下的农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都听说过农耕团的神奇,但具体好在哪里,大多数人还是一知半解。

张三狗第一个举手:"田大人,我们都想学,但不知道能学到什么?"

田丰年笑了笑:"我们今天主要教三个方面:轮作制、有机肥制作、病虫害防治。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技术,大家学会后立即就能用上。"

"轮作制?"一个农民问道,"就是不同作物轮流种植吗?"

"对,但不是简单的轮流,而是有科学道理的,"田丰年指着身后的图表,"比如今年种玉米,明年就要种豆类,后年再种小麦。这样的顺序是有讲究的。"

马大牛走上台来,现身说法:"各位,我原来也是个种地的,以为种地就是埋头苦干。自从学了这些新方法,才知道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马团长,你们农耕团的产量真的比我们高很多吗?"一个农民问道。

马大牛点头:"不是我吹牛,就拿去年的试验田来说,同样的面积,我们的产量比传统种植高出40%以上。"

台下一片惊叹声。40%的增产,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这么高?"张三狗有些不敢相信,"真有这么神奇?"

"张村长,你不信的话,等会儿我带大家去实地看看,"田丰年自信地说。

接下来,田丰年开始详细讲解轮作制的原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不同作物要轮流种植,以及如何安排轮作顺序。

"玉米需要大量的氮肥,但豆类能够产生氮肥,"田丰年举例说明,"所以种完豆类再种玉米,玉米就能长得更好。"

"原来如此,"一个农民恍然大悟,"难怪我家的地越种越瘦,原来是一首种同一种作物的缘故。"

讲完轮作制,田丰年开始介绍有机肥制作技术。这时候,李铁柱走上台来。

"各位,我来给大家讲讲有机肥的制作,"李铁柱虽然只有一只手,但说话很有底气,"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心得的。"

看到李铁柱的残疾,台下的农民们都很感动。一个残疾人都能掌握这么高深的技术,他们这些健全人更应该努力学习。

李铁柱详细讲解了有机肥的制作过程:收集原料、分层堆积、控制水分、定期翻堆等等。

"关键是要控制好发酵的温度和湿度,"李铁柱手把手地演示,"温度太高会烧坏有机物,太低又发酵不充分。"

"李师傅,这个温度怎么控制?"一个农民问道。

李铁柱指着发酵堆:"用手进去感受一下,温热但不烫手就对了。如果太热就要翻堆降温,太凉就要加些新鲜粪便。"

农民们纷纷围过来,亲自体验李铁柱教授的方法。

"真的是温热的!"一个农民惊奇地说,"这里面真的在发酵。"

"而且没有臭味,"另一个农民也很惊讶,"我们平时用的粪肥臭得很。"

李铁柱解释:"发酵充分的有机肥不仅没有臭味,而且肥效更好,不会烧坏作物。"

讲完有机肥制作,田丰年又介绍了病虫害防治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避免使用有害的药物。

"比如防治蚜虫,我们可以在田边种一些薄荷,"田丰年举例说明,"薄荷的味道能驱赶蚜虫,而且对作物没有害处。"

"还有这种方法?"农民们都觉得很新奇。

"当然,大自然中很多植物都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关系,"田丰年继续说道。

理论讲解结束后,田丰年带着农民们到农耕团的试验田进行实地教学。

看到农耕团试验田里茁壮成长的作物,农民们都震撼了。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天气,怎么差别这么大?"一个农民不敢置信地说。

"你们看这些作物的长势,"田丰年指着试验田,"叶子厚实,茎杆粗壮,这就是科学种植的效果。"

张三狗走到田边仔细观察:"这作物确实长得好,而且很少有病虫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