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顺闯王 > 第31章 国有土地统筹规划(第1页)

第31章 国有土地统筹规划(第1页)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夏,西安城内,皇宫议事厅。

田丰年小心翼翼地将厚厚的册子放在案桌上,眼中还残留着连日奔波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他清了清嗓子,向端坐在龙椅上的李自成汇报道:"陛下,蓝田试点的土地统计己经完成。"

李自成放下手中的奏章,专注地看向这位农业专家。自从召唤田丰年以来,这个看似普通的"河南逃荒学者"展现出的农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让他越发坚信系统的选择是正确的。

"详细说说。"李自成的声音平稳,但眼中的期待昭然若揭。

田丰年翻开册子,指着详细的数据:"经过三个月的实地勘探和登记,我们收缴了原士绅豪强的超额土地8000亩,另外还有因战乱抛荒和无主的闲置土地3000亩,总计1。1万亩国有土地。"

"1。1万亩。。。"李自成沉吟着重复这个数字。作为一个现代军事历史学家,他深知土地集中经营的重要性,但在这个时代,如何说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文武百官接受这个理念,却是一个挑战。

牛金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此大面积的国有土地,该如何处置?按照传统做法,应当分配给无地农民才是。"

李自成微微摇头:"传统做法未必是最好的做法。"他站起身来,走到墙上挂着的陕西地图前,"这些土地,我有更好的用途。"

田丰年眼中一亮,仿佛猜到了什么:"陛下的意思是。。。"

"建立大顺农耕团,进行集约化经营。"李自成转身面对众人,语气坚定,"这1。1万亩国有土地,不再分散给个人,而是作为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试验田。"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想法实在太过新颖,以至于大家都需要时间来消化。

宋献策思考片刻,试探性地说道:"陛下此举,必有深意。在下不敏,不知集约经营有何妙处?"

李自成走回座位,但没有坐下,而是双手撑在案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简单来说,就是让这些土地成为新农业技术的试验田,为将来在全国推广积累经验。"他顿了顿,"你们想想,分散给农民,他们各自为政,种植方法千差万别,如何推广新技术?如何统一标准?但如果集中经营,我们就能系统地试验各种改良方法,然后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出去。"

宋献策眼中闪过一丝理解的光芒:"陛下的意思是,用这些国有土地做试验,成功后再教给全国的农民?"

"正是如此!"李自成一拍桌子,"国有土地应成为新农业技术的试验田,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田丰年激动得脸色通红:"陛下英明!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更好地验证各种农业技术的效果,不用担心失败会影响农民的生计。"

但牛金星仍然有些担忧:"陛下,如此做法虽然有其道理,但恐怕农民会有意见。他们看到这么多好地不分给自己,心中难免怨恨。"

李自成也知道这个问题的棘手:"所以我们需要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理解集约经营的好处。"

田丰年连忙道:"陛下,我己经对这些土地进行了详细勘探。"他翻到册子的另一页,"经过实地测量,其中5000亩为上等良田,水利条件优越,土质肥沃,最适合进行农业试验。"

"那其余的6000亩呢?"李自成询问。

"3000亩为中等农田,2000亩为下等田,还有1000亩山地丘陵。"田丰年如数家珍,"我建议将这些土地按照用途分为三类:试验田、示范田、生产田。"

宋献策点头称是:"此法甚妙。试验田用于技术试验,示范田用于示范推广,生产田用于规模生产。"

李自成满意地看着田丰年:"具体怎么分?"

田丰年显然早有准备:"试验田2000亩,主要用于各种新技术的试验,包括新品种试种、新农具试用、新方法验证等;示范田3000亩,用于向周边农民展示成功的技术,让他们看到效果;生产田6000亩,用于大规模生产,既能保证粮食供应,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很好!"李自成大力赞赏,然后转向牛金星,"你看,这样安排如何?"

牛金星仔细思考了一下:"陛下的规划确实周全,但。。。"他犹豫了一下,"恐怕有些农民还是不能理解。"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王民生匆匆走进大厅,拱手行礼后道:"陛下,微臣刚从蓝田回来,有些情况需要汇报。"

"说。"李自成示意他继续。

王民生有些为难地说:"蓝田的农民代表张三狗今日找到微臣,他代表一些农民询问:这些好地不分给我们,真的能种得更好吗?"

议事厅内再次安静下来,这正是大家担心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