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西月二十九日,蓝田县城,刘员外府邸。
春末夏初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但刘员外的心情却如乌云密布。偌大的花厅内灯火通明,十几个当地的头面人物神色凝重地围坐在一起。
刘员外名叫刘广德,今年五十八岁,是蓝田县最大的地主,拥有良田千余亩,佃户百余户。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墨蓝色的绸袍,外表看起来依然威严,但眼中却透出深深的忧虑。
"诸位兄弟,今日请大家来,是为了商议一件要紧事。"刘员外开门见山地说道,"想必大家都听说了,西安来了两个人,说是要搞什么土地新政。"
坐在他右手边的张族长立即接口:"刘兄,这事我也听说了。据说那两个人到处打听咱们的家底,还在农民中间宣传什么分田到户。"
张族长名叫张维山,是当地张氏宗族的族长,控制着大片土地和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此时的他面色阴沉,显然对这个消息很不满。
"分田到户?"坐在对面的王举人冷哼一声,"李自成这是要挖我们的根啊!如果真让他们搞成了,我们世代积累的家业就完了。"
王举人名叫王文昌,虽然只是个举人,没有做官,但在当地文人中很有威望。他家虽然土地不如刘员外多,但也有几百亩良田。
"王兄说得对。"另一个地主附和道,"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些家业,哪能说没就没了?"
刘员外点点头,环视众人:"所以朕今日请大家来,就是要商议对策。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
"可是,他们是李自成派来的,咱们斗得过吗?"一个年纪较小的地主有些担忧地问道。
这个问题让在座的人都陷入了沉思。李自成现在是大顺皇帝,实力强大,他们这些地方士绅确实很难与之对抗。
张族长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看未必斗不过。李自成虽然厉害,但他毕竟是外来的。我们在这里经营了这么多年,根基深厚,人脉广泛。"
"张兄的意思是?"刘员外问道。
"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张族长的语气变得坚决起来,"我们几家联合,再加上其他县的士绅,力量就不小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联络一些官府的人,他们也不会眼看着秩序被破坏。"
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张族长说得有道理。"王举人表示支持,"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整个阶层在抗争。"
"那具体怎么做?"有人问道。
刘员外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联络其他县的士绅,建立攻守同盟。第二,通过各种关系,影响当地官府。第三,在农民中间散布一些消息,让他们对新政产生疑虑。"
这些策略都很实际,体现了士绅阶层的政治智慧。
"刘兄考虑得很周到。"张族长赞同,"不过我还有一个担心,万一那两个人真的动手怎么办?"
"动手?"刘员外冷笑一声,"他们敢吗?我们又不是普通百姓,真要动起手来,也不是没有反击的能力。"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我己经让刘福准备了,关键时候咱们也不是没有自保的能力。"
刘福是刘员外的管家,此人三十多岁,精通武艺,平时负责管理家族的护院和家丁。在刘员外看来,如果真的到了紧急关头,这些武装力量或许能派上用场。
"刘兄考虑得很全面。"王举人点头赞同,"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当然,能不动武最好。"刘员外表示同意,"但是,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接下来,众人详细商讨了具体的对策。他们决定分工合作:刘员外负责联络其他县的士绅,张族长负责处理与当地官府的关系,王举人负责在文人中间进行宣传。
"还有一件事,"张族长提醒道,"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墙头草。一旦风向有变,他们很可能会背叛我们。"
这个提醒很重要。在乱世中,很多人会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立场,这种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张兄说得对。"刘员外点头,"我们要团结可以团结的人,孤立那些不可靠的人。"
会议一首持续到深夜才结束。众人离去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他们知道,一场关乎自身命运的斗争即将开始。
送走客人后,刘员外把管家刘福叫了过来。
"刘福,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听到了,老爷。"刘福恭敬地回答。
"那你觉得我们有几成胜算?"
刘福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老爷,如果只是对付那两个外来的官员,问题不大。但如果李自成真的要动真格的,我们的力量可能不够。"
"那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老爷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抵抗,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后路。"刘福的建议很现实。
刘员外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那你先去准备一下,把家里的护院都召集起来,以防万一。"
"是,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