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战魂铭人紫昙 > 第157章 科举之议(第1页)

第157章 科举之议(第1页)

明德殿的梁柱上,龙纹在晨光中流转,却掩不住殿内的暗流涌动。

林浩坐在龙椅上,脸色己恢复了几分血色。案几上摊着一份草拟的诏书,墨迹未干,每一个字都透着革新的锐气。张族被清算后,朝堂上的世家势力收敛了许多,但林浩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只要世家垄断官场的根基还在,迟早会卷土重来。

“诸位,”林浩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目光扫过阶下,“张族通敌之事,暴露出我朝用人之弊。世家子弟凭借出身便能入仕,寒门有才者却报国无门,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拿起那份诏书:“朕决意推行‘科举取士’,不问出身,无论贵贱,只要通过考试,皆可入朝为官。此制,即日起施行。”

殿内一片哗然。

李铁第一个出列,躬身道:“大王英明!科举取士,能广纳天下贤才,打破世家垄断,实乃长治久安之策!”他辅佐林浩多年,深知世家把持官场的弊端,许多寒门出身的能吏只因没有背景,始终得不到重用。

户部侍郎刘谦却皱起了眉。他虽非张族,但也是世家出身,迟疑道:“大王,寒门子弟多目不识丁,恐难堪大任。且经义学问向来由世家传承,骤然开科,怕是选不出可用之才。”

“目不识丁,便教他们识字;不懂经义,便传他们学问。”林浩的声音斩钉截铁,“难道世家子弟生下来就会治国吗?朕要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为青阳固疆土的人才,不是只会空谈经义的酸儒。”

姚若曦从屏风后走出,补充道:“大王,臣妾以为,科举之基在于教育。可在各州府设‘蒙学’,聘先生教授孩童识字算数,年满十二便可入学,学费由国库承担。如此十年,天下识字者增多,科举才能真正选出栋梁。”

林浩眼中闪过赞许:“王后所言极是。传朕旨意,命礼部即刻筹备蒙学事宜,选拔落第秀才或退休老臣担任先生,务必让寻常百姓家的孩童也能读书。”

“臣遵旨!”礼部尚书连忙领命。

林浩又看向李铁:“首批科举,设‘经义、算术、军务’三科。经义考治国理念,由李军师主考;算术考民生计算,由陈武将军主考;军务考攻防策略,由王虎将军主考。”

“臣等领命!”三人齐声应和。

经义科选拔治国文官,算术科挑选管理财政、工程的人才,军务科则为军队输送参谋——三科相辅相成,首指国家治理的核心,可见林浩早有深思熟虑。

世家出身的官员们脸色变幻,却无人敢再反对。张启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此刻公开质疑,无疑是自寻死路。他们只能暗自盘算,想着如何让自家子弟在科举中占据优势,即便不能垄断,也绝不能让寒门独占鳌头。

“考试定在三月后,”林浩最后道,“告示即刻张贴各州府,凡年满十六者,无论士农工商,皆可报名。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在青阳,有才华者,终会被看见。”

退朝后,青阳城的大街小巷很快热闹起来。

告示牌前围满了人,识字的书生高声念着诏书内容,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惊呼。

“真的不问出身?我家那小子读过几年书,也能去考?”一个卖菜的老汉激动地抓住书生的胳膊。

“上面写着‘无论士农工商’,咱平民百姓也能当官了!”

“我表哥在军中当伍长,懂些军务,说不定能考上军务科!”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青阳城的每个角落。寒门子弟们奔走相告,有的翻出压箱底的旧书,有的相约去请教识字的先生,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希望。

城南的一间破庙里,穷书生周明正借着晨光抄写经书。他自幼丧父,靠母亲缝补为生,却始终没放弃读书,只因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当邻居跑来告诉他科举的消息时,他手中的笔猛地掉在地上,墨汁染黑了抄写到一半的《论语》。

“我……我也能去考?”周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告示上写得明明白白!”邻居拍着他的肩膀,“周小哥,你这学问,定能中榜!到时候当了官,可别忘了咱们街坊!”

周明看着墙上母亲用锅底灰写的“忍”字,眼眶一热。多年的隐忍和苦读,终于有了盼头。他捡起笔,在纸上重重写下“科举”二字,笔尖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与寒门子弟的欢欣鼓舞不同,世家府邸则一片沉寂。

刘府的书房里,刘谦将科举诏书拍在案上,脸色铁青:“林浩这是明摆着要削我等的权!科举一开,寒门子弟涌入官场,我等世代积累的根基,迟早会被掏空!”

“父亲息怒。”他的儿子刘轩却显得镇定,“张族刚倒,我们不宜与大王硬碰。科举虽开,但经义科的考题由李铁主考,李铁虽非世家,却也饱读诗书,只要我们让子弟用心备考,未必不能取胜。”

他拿起一份经义典籍:“何况,算术、军务两科看似新颖,但若论资源,寒门子弟哪有我们的条件?军中的老将军多与世家交好,军务科的录取,未必会偏向寒门。”

刘谦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你说得对。明着反对不行,便在暗中布局。通知族中子弟,即日起闭门苦读,务必在科举中占据优势。另外,让蒙学的先生们……多‘关照’一下那些寒门孩童。”

刘轩心领神会,躬身退下。书房内,刘谦望着窗外的天空,眼中充满了算计——林浩想借科举动摇世家根基,他们偏要让科举成为新的战场。

聚魂塔上,林浩望着青阳城的方向,那里的喧嚣声隐约可闻。

“他们不会甘心的。”姚若曦走到他身边,轻声道。

“朕知道。”林浩点头,“但只要有一个寒门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就会有十个、百个紧随其后。积少成多,终能打破世家的垄断。”他看向西方,那里的黑风山矿脉正在开采新的矿石,“科举是选才,矿脉是强兵,蒙学是固本……这些,缺一不可。”

姚若曦握住他的手:“路虽远,行则将至。”

林浩笑了。他知道,科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世家更隐蔽的反扑,甚至可能是来自外部的挑战。但他心中充满了底气——只要民心在,人才在,青阳国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稳固。

此时,战魂录的虚拟界面在他识海中悄然展开,原本代表“人才”的灰色区域,开始出现点点微光,如同星火燎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