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侯爷!”为首的商户看到林浩,连忙上前,“这是咱们商户的一点心意,感谢侯爷让青阳城重获生机!”
林浩看着“仁侯”二字,眉头微蹙:“我不是为了名声才做这些的,牌匾收回去吧。”
“侯爷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咱们!”商户们急了,“这些年赵家在的时候,咱们连生意都做不成,是侯爷您给了咱们活路,这‘仁侯’二字,您受得起!”
周围的百姓也跟着起哄:“侯爷受得起!”
林浩看着众人真诚的眼神,心中一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牌匾我收下,但这‘仁侯’二字,是大家一起挣来的。青阳城好了,我们才能都好。”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不少人眼中甚至泛起了泪花。
离开商业街后,姚若曦忽然道:“去医馆看看吧,今天是女医馆开课的日子。”
城西的女医馆是姚若曦三天前开的,专门教妇女们基础的护理知识——如何包扎伤口,如何处理烫伤,如何预防风寒。此刻的院子里,己经挤满了穿着各色衣裳的妇人,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最大的怕是有六十多岁了。
“若曦妹妹来了!”一个穿着蓝布裙的妇人喊道。
姚若曦笑着走上前,拿起一个布偶,演示如何处理骨折:“大家看好了,遇到摔伤的人,先别乱动,用木板固定住伤处,再抬到医馆……”
妇人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有人提问,姚若曦都耐心地一一解答。林浩站在门口,看着她从容的样子,忽然觉得,这比战场上的厮杀更有力量。
傍晚时分,林浩回到侯府,李铁正拿着一份账本等他。
“将军,这是这个月的商税和铁矿收入。”李铁递过账本,脸上带着兴奋,“南北商道打通后,过往的商队都愿意走青阳城,光是过路费就比上个月多了五成!用铁矿和药材换来的粮食,己经堆满了三个粮仓!”
林浩翻开账本,上面的数字确实喜人。城南的铁矿成了香饽饽,南境的药商甚至主动加价,想用药材换精铁。
“粮食不能停,继续换。”林浩道,“告诉商队,只要能运来粮食和布匹,青阳城的铁矿和药材,优先供应他们。”
“是!”
李铁离开后,林浩铺开信纸,给王虎写了封信。落霞谷是他的根基,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王虎吾弟:青阳一切安好,商道己通,粮草充足。落霞谷需加快囤积,尤其是盐和药材,至少备足三年之用。镇国公在青州动作频繁,京城恐有变,若遇紧急情况,闭谷坚守,无需驰援青阳。”
写完后,他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心中一片平静。青阳城就像一棵刚栽下的树苗,虽然还不粗壮,但根系己经扎进了土壤——百姓的认可,就是最牢固的根。
此时的姚若曦医馆,她正在整理今天的护理课笔记。一个老妇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走了进来:“若曦妹妹,累了一天了,补补身子。”
“张大妈,您太客气了。”姚若曦笑着推辞。
“客气啥!”老妇人把鸡汤塞到她手里,“要不是你教我们护理,我家老头子上次摔伤,怕是就挺不过来了。你和林侯爷都是好人,青阳城有你们,是咱们的福气。”
姚若曦看着手中的鸡汤,心中暖暖的。她想起父亲的密信,想起青州的百草堂,眼神渐渐变得坚定。无论前路多么凶险,她都要和林浩一起走下去,不仅为了姚家的冤屈,更为了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夜色渐深,青阳城的灯火却越来越亮。扫盲班的窗户里,还有几个孩童在借着月光读书;工匠坊的火炉旁,老刘头还在琢磨新的锻造工艺;商业街的角落里,巡逻的锐士正帮晚归的商户提灯笼……
这座曾经被阴霾笼罩的城池,正在林浩和姚若曦的手中,一点点焕发新生。而青州的百草堂,虽然还隐藏在迷雾中,但林浩知道,只要青阳城的根基稳固,总有一天,他会带着姚若曦,亲手揭开那层掩盖了十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