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阴嫚补充道:“心性悟性也需考察。可设‘问心阵’或幻境考验,观其临机应变与道心坚定与否。”
“实战考核更不能少!”蒙恬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他虽不管教学,但对选拔人才很上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修为高低、法术运用、临战反应,都得考!”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总算搭起了仙道科考试的框架:分笔试、心性试、实战试三场,综合评定。
框架有了,具体内容又让林昊头大。他再次“献祭”震惊值,从系统里兑换了一堆《修仙理论题库》、《基础幻阵设计》、《低阶法术实战考核标准》之类的资料,然后和赢阴嫚一起,结合大秦实际情况,疯狂“本土化”改编。
光是设计“问心阵”的幻境场景,就差点让几个精通幻术的符文师精神透支。实战考核的场地、裁判、安全措施,更是让蒙恬调来了大批军中好手配合。
就在林昊他们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己经出现了。
各郡县设立的“测灵点”前排起了长队,除了适龄少年,更多了许多穿着儒衫的年轻学子,他们脸上带着紧张、期待和一丝不安,等待着决定命运的那一测。
“张秀才,水木双灵根,资质中上!恭喜恭喜!”
“李童生,无灵根……下一个。”
“王举人,火土灵根,资质上等!哎呀,王老爷,您家公子这是要文武双全啊!”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灵根的学子欣喜若狂,仿佛己经看到了锦绣前程;没有灵根的则黯然神伤,只能回去继续啃那些似乎越来越“没用”的圣贤书。
一些原本在地方上颇有文名的才子,因为测出灵根资质平庸甚至没有,地位瞬间一落千丈。而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甚至被嘲笑的“书呆子”,却因为身具灵根而一跃成为香饽饽,被家族重点培养。
社会的阶层,开始悄然松动。
帝国各地的书院,也开始被迫改革。有的聘请了粗通引气诀的武师或低阶修士担任教习,开设“仙道启蒙课”;有的则顽固抵制,坚持只教经史子集。学子们的心思也活络了,白天念“之乎者也”,晚上偷偷练“气沉丹田”。
咸阳仙道学院,更是成了风暴中心。无数双眼睛盯着这里,想看看这“仙道科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终于,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后,第一届“仙道科”模拟考,在仙道学院内部率先举行,算是为明年的正式科举预热和积累经验。
考试当天,学院里人山人海。除了本院学生,还有大量来自各郡县、通过初测的学子,以及众多前来观摩的官员、世家代表。
笔试考场,学子们对着那些闻所未闻的“灵气回路图”、“功法优劣分析”题抓耳挠腮。心性试的“问心阵”前,不断有人脸色苍白、冷汗首流地退出来,也有人目光坚定、顺利通过。最热闹的是实战考场,各种基础法术对轰,虽然威力不大,但也打得有声有色,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呼。
林昊和赢阴嫚作为主考官,巡视各个考场。看着那些或紧张或自信的年轻面孔,林昊感慨道:“殿下,您看,这天下英才,还真不一定都在经史子集里啊。”
赢阴嫚点点头,美眸中闪过一丝欣慰:“若能以此法,为国选才,不拘一格,确是好事。”
模拟考的结果出来,令人大跌眼镜。综合排名靠前的,并非全是仙道学院的学生,反而有几个是从地方上来的寒门学子,他们灵根资质未必顶尖,但理论扎实,心性坚韧,实战中肯动脑筋,总分很高。而一些世家子弟,虽然资源堆砌下修为进度快,但理论薄弱,心性浮躁,成绩反而不理想。
这个结果,让那些原本对仙道科举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也让寒门学子更加看到了希望。
当然,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朝中一些老臣拿着模拟考中出现的“偏题”、“怪题”说事,认为这偏离了选官的本意。但嬴政对此置之不理,反而对林昊和赢阴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下令将模拟考的经验推广全国,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
帝国的车轮,在嬴政的强力推动下,碾过传统的桎梏,朝着一个未知但充满可能的方向,轰然前行。
仙道科举,这把钥匙,己经插入了锁孔,即将彻底扭转帝国人才的选拔格局。一场席卷整个大秦的风暴,才刚刚开始。而风暴的中心,仙道学院副院长林昊,一边忙着出考题,一边还得应付公主殿下关于《同心问道诀》最新心得的“探讨”,只觉得这日子,真是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