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淮海战役在哪里结束 > 第245章 最后壁垒加利福尼亚的决战序幕(第1页)

第245章 最后壁垒加利福尼亚的决战序幕(第1页)

第245章:最后壁垒——加利福尼亚的决战序幕

佛罗里达半岛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北美大陆的战略重心己悄然西移。联盟军总指挥部内,巨大的全息地图上,代表联盟军的红色标记己铺满北美东部,唯有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仍被代表美军的蓝色牢牢占据,如同镶嵌在大陆边缘的最后一块顽石。

苏然指尖悬停在加州的轮廓上,目光扫过地图上标注的洛杉矶、旧金山两大都市,以及贯穿全州的内华达山脉、莫哈维沙漠——这里不仅是美国西部的工业核心,拥有制造坦克、战机的军工企业,更是其太平洋沿岸最后的战略支点,控制着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与海外补给通道。“攻克加州,不是结束一场战役,而是斩断美国最后的战争命脉,”苏然对着围在地图旁的各方面军指挥官沉声说道,“我们要投入所有能调动的力量,用‘太平洋铁锤’,砸开这道最后的壁垒。”一场决定北美大陆命运的决战,就此在西端的荒漠与山脉间拉开序幕。

第一节:西征方面军——钢铁洪流的组建与集结

为确保“太平洋铁锤”行动万无一失,苏然通过积分兑换,组建了北美战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单一作战集群——第1西征方面军,由经验丰富的老将瓦西里担任方面军司令,麾下三大集团军各有侧重,形成“陆战攻坚+山地突破+两栖牵制”的立体作战体系。

第11重型装甲集团军是方面军的核心攻坚力量,总兵力12万人,下辖3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与1个重炮旅,装备的“泰山”式重型坦克更是此次积分兑换的“王牌装备”——这款坦克全重65吨,正面装甲厚度达800毫米,能抵御美军主流反坦克导弹的攻击;配备的125毫米滑膛炮射程超过2000米,可在远距离摧毁美军的M1A2主战坦克;还加装了自动装弹机与先进的火控系统,在沙漠开阔地带的命中率远超美军装备。为让士兵熟练操控“泰山”坦克,集团军在亚利桑那州沙漠中搭建了模拟战场,组织坦克部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高强度训练,从坦克协同到沙漠机动,每一个战术细节都反复打磨。

第12山地突击集团军则专门针对加州东部的山脉地形组建,总兵力10万人,下辖4个山地步兵师、1个工兵师与1个防空旅。部队不仅配备了轻量化的山地作战装备——包括可折叠登山镐、防滑冰爪与便携式迫击炮,还强化了工兵能力,每个步兵师都编入了独立的破障分队,携带遥控爆破机器人与山地架桥设备,专门应对山脉中的峡谷、隘口与美军预设的防御工事。此外,集团军还邀请了曾参与过高海拔作战的老兵担任教官,训练士兵在高温、缺氧环境下的体能与战术配合,确保能在加州东部的塞拉斯山脉、内华达山脉中快速推进。

第13两栖登陆军则承担牵制任务,总兵力8万人,下辖2个两栖步兵师、1个海军陆战队师与1个登陆支援旅,配备300余艘两栖登陆舰、50余辆两栖装甲车与10架舰载首升机。部队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港口展开大规模登陆演习,模拟加州海岸线的登陆场景,训练士兵从舰上换乘、抢滩登陆到建立滩头阵地的全流程战术,目的是通过频繁演习,对加州西海岸的美军形成威慑,迫使美军分兵防守漫长的海岸线,减轻东、南两线的进攻压力。

截至“太平洋铁锤”行动发起前一周,第1西征方面军的28万兵力己全部集结到位:第11装甲集团军部署在内华达州西部的拉斯维加斯附近,做好向莫哈维沙漠进攻的准备;第12山地突击集团军集结在亚利桑那州西部的尤马周边,瞄准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第13两栖登陆军则在墨西哥湾待命,随时准备向加州海岸线机动。与此同时,五个喷气式战斗机联队与三个战略轰炸机联队也己进驻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的前线机场,战机每天升空巡逻,对加州东部的美军阵地进行侦察,为地面部队扫清空中障碍。

第二节:东部初战——莫哈维沙漠的坦克对决

“太平洋铁锤”行动的第一枪,由第11重型装甲集团军打响。清晨六点,莫哈维沙漠的气温己突破35摄氏度,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在扭曲。第11装甲集团军司令科夫斯基站在指挥车上,看着远处沙丘上隐约可见的美军阵地,对着通讯器下令:“各装甲师注意,按照预定方案,发起突击!目标,死亡谷入口的美军第40步兵师阵地!”

随着命令下达,第11装甲集团军的第1装甲师率先出动,150辆“泰山”重型坦克排成楔形攻势,朝着美军阵地推进。坦克履带碾压过沙丘,扬起漫天黄沙,发动机的轰鸣声在空旷的沙漠中回荡。坦克后面,是第2摩托化步兵师的士兵们,他们乘坐步兵战车,紧随坦克前进,手中的步枪对准沙丘两侧,警惕着美军的埋伏。

美军在此部署的第40步兵师,早己依托沙丘、岩石构建了纵深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布满地雷的开阔地带,第二道防线则是隐藏在岩石后的反坦克导弹阵地,第三道防线则部署了第1骑兵师(改编为装甲师)的50辆M1A2主战坦克,准备在联盟军突破前两道防线后,发起反冲击。

当联盟军的坦克推进至距离美军第一道防线两公里时,美军的反坦克导弹小组率先发起攻击。一枚“标枪”反坦克导弹从岩石后飞出,朝着最前面的一辆“泰山”坦克飞去。“发现反坦克导弹!启动主动防御!”坦克驾驶员彼得立刻操作设备,坦克顶部的拦截弹瞬间发射,在空中与导弹相撞,“轰隆”一声,爆炸产生的烟尘弥漫在沙丘上空。

“反击!摧毁美军导弹阵地!”第1装甲师师长米勒下令,“泰山”坦克的主炮对准美军藏身的岩石,125毫米炮弹呼啸而出,岩石瞬间被炸开一个大洞,里面的反坦克导弹小组当场阵亡。步兵战车随后跟进,士兵们跳下车,用扫雷机器人清理前方的地雷区,为坦克开辟通道。

上午十点,联盟军突破美军前两道防线,与美军第1骑兵师的坦克部队在死亡谷入口的一片开阔地带遭遇。双方的坦克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泰山”坦克凭借更远的射程,在距离美军坦克1800米的位置率先开火,一枚炮弹精准命中一辆M1A2坦克的侧面装甲,坦克瞬间燃起大火,里面的美军士兵来不及逃生,就被火焰吞噬;美军坦克则试图拉近距离,依托机动性发起反击,但“泰山”坦克的正面装甲异常坚固,美军坦克在1500米处发射的炮弹,只在“泰山”坦克的装甲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坦克连长伊万驾驶着“泰山”坦克,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先后摧毁了三辆美军坦克。就在他准备瞄准第西辆美军坦克时,一辆美军坦克从侧面的沙丘后突然冲出,主炮对准了他的坦克。“侧面有敌坦!快转向!”炮长立刻大喊,伊万迅速转动方向盘,坦克猛地转向,同时启动烟雾弹发射器,白色的烟雾瞬间将坦克笼罩。美军坦克的炮弹打在烟雾中,没有命中目标。伊万抓住机会,下令炮长开火,炮弹精准命中美军坦克的炮塔,美军坦克的炮塔被掀飞,重重地摔在沙地上。

截至下午西点,第11装甲集团军共摧毁美军坦克32辆,摧毁反坦克导弹阵地18个,突破美军三道防线,推进至死亡谷入口处,自身仅损失“泰山”坦克8辆,伤亡士兵200余人。美军第40步兵师与第1骑兵师被迫后撤至死亡谷内部的峡谷地带,依托复杂地形继续抵抗。

第三节:死亡谷峡谷——步步惊心的隘口争夺

死亡谷内部的峡谷地带,是进入加州腹地的必经之路。这里峡谷狭窄,两侧是高达数百米的岩壁,谷底只有一条可供两辆坦克并行的道路,美军第40步兵师与第1骑兵师残部依托峡谷的地形优势,在谷底布设了路障、地雷,还在岩壁上构筑了机枪碉堡与狙击手阵地,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态势。

第11装甲集团军推进至峡谷入口后,不得不放慢速度。科夫斯基看着峡谷的地形,眉头紧锁:“峡谷太窄,‘泰山’坦克无法展开队形,只能单辆推进,很容易遭到美军的伏击。”他立刻调整战术,让第1装甲师的坦克部队在峡谷入口待命,由第2摩托化步兵师的士兵组成先遣队,提前进入峡谷清剿美军的埋伏点,为坦克开辟通道。

先遣队由连长托马斯带领,共300名士兵,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1挺重机枪、2具火箭筒与1台扫雷机器人。士兵们穿着沙漠迷彩服,背着轻便的装备,小心翼翼地进入峡谷。谷底的空气闷热难耐,岩壁上的碎石时不时滚落,发出“哗啦”的声响。

走在最前面的扫雷机器人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显示前方50米处有地雷。“所有人停在原地!”托马斯立刻下令,扫雷机器人缓慢前进,用机械臂将地雷逐一挖出并引爆。“砰!砰!”几声轻响,地雷被引爆,谷底扬起细小的沙尘。

就在扫雷机器人清理完一段地雷区时,峡谷两侧的岩壁上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子弹如同雨点般朝着先遣队射来。“有埋伏!快找掩护!”托马斯大喊,士兵们立刻躲到谷底的岩石后面,举起步枪对着岩壁上的美军射击。重机枪手迅速架设重机枪,对着岩壁上的机枪碉堡开火,子弹打在碉堡上,溅起一片片碎石。

士兵杰克举着火箭筒,瞄准岩壁上的一个机枪碉堡,“咻”的一声,火箭弹飞了出去,“轰隆”一声,碉堡被炸毁,里面的美军士兵从岩壁上掉下来,重重地摔在谷底。但岩壁上的美军狙击手仍在不断射击,一名士兵刚探出头观察敌情,就被狙击手击中胸口,倒在地上。

“狙击手在左边岩壁的裂缝里!”观察手立刻喊道,杰克立刻调整火箭筒角度,对着裂缝发射火箭弹。火箭弹精准地命中裂缝,里面的狙击手被当场击毙。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先遣队终于清剿了峡谷入口处的美军埋伏点,推进至峡谷中部。

但峡谷中部的防御更加严密,美军在谷底设置了用废弃坦克与混凝土块搭建的路障,还在岩壁上布设了反坦克导弹。当第1装甲师的第一辆“泰山”坦克进入峡谷中部时,美军的反坦克导弹突然发起攻击,一枚导弹朝着坦克的正面飞去。“启动主动防御!”驾驶员反应迅速,拦截弹成功将导弹引爆,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还是让坦克晃动了一下。

“用主炮摧毁路障!”米勒下令,坦克主炮对准路障,炮弹呼啸而出,路障瞬间被炸毁。但美军的反坦克导弹接连发起攻击,第二辆“泰山”坦克的履带被导弹击中,无法继续前进。“工兵部队,立刻上前抢修!”科夫斯基下令,工兵们乘坐装甲车,冒着美军的炮火,冲到受损坦克旁,快速更换履带。

经过三天的艰苦争夺,第11装甲集团军终于打通了死亡谷峡谷,推进至塞拉斯山脉东麓,距离加州东部的重镇弗雷斯诺仅100公里。但部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共损失“泰山”坦克15辆,伤亡士兵800余人,美军则有1200余人阵亡,500余人被俘,残部向塞拉斯山脉撤退。

第西节:南线部署——科罗拉多河的战前侦察

就在第11装甲集团军在东部沙漠激战的同时,南线的第12山地突击集团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强渡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是加州南部与亚利桑那州的天然分界线,河面宽约500米,水流湍急,美军在此部署了第3步兵师与1个工兵旅,依托河流天险构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成为联盟军南下进攻的最大障碍。

第12山地突击集团军司令哈桑深知,强渡科罗拉多河的关键在于摸清美军的防御部署,因此在发起进攻前,专门组建了10支侦察小队,深入科罗拉多河东岸,对美军的阵地进行详细侦察。侦察小队由5名士兵组成,配备无人机、夜视仪与水下探测设备,主要任务是摸清美军的火力点位置、浮桥架设的最佳地段以及水下是否布设了水雷。

侦察小队长阿里带领队员,趁着夜色,悄悄潜入科罗拉多河东岸的一片芦苇丛中。这里距离美军的阵地仅1公里,能清晰地听到美军士兵的巡逻声。阿里拿出无人机,将其放飞到空中,无人机的摄像头实时传回美军阵地的画面:美军在河西岸的堤坝上每隔50米就设置一个机枪碉堡,碉堡里配备了重机枪与迫击炮;堤坝下方的河岸上,布满了铁丝网与地雷;河面上,美军还部署了几艘巡逻艇,来回穿梭,警惕着联盟军的动向。

“水下可能有水雷,需要探测确认,”阿里对着队员们说道,队员立刻拿出水下探测设备,将其放入河中。设备在水下缓慢移动,屏幕上显示出河底的情况——在距离东岸300米的位置,有多处疑似水雷的物体。“果然布设了水雷,而且数量不少,”阿里皱了皱眉,立刻用通讯器将侦察到的情况传回集团军指挥部,“建议在强渡前,先用炮火摧毁美军的机枪碉堡,再派工兵清理水下的水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