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航程并非总是顺风顺水。未知的水域下,暗礁潜藏,需要舵手时刻警惕。而即使在最沉寂的深水区,也总有微光,指引着方向。
江瑾辰:欧盟的暗礁
欧洲市场的开拓,远比预想中复杂。尽管“星火”架构在技术层面优势明显,但遇到的阻力却更多来自于技术之外。
最大的“暗礁”并非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源于欧盟极其严苛且独特的数据监管法规(如GDPR)以及某些国家根深蒂固的技术保护主义。
在一次与德国某重要潜在合作伙伴的线上会谈中,对方的技术团队对“星火”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其法务和合规部门却提出了一连串尖锐到近乎刁难的问题:
“贵架构的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机制,如何确保完全符合GDPR的‘被遗忘权’条款?即在用户要求删除数据后,如何保证所有副本、包括分布式节点上的缓存数据都被彻底、不可恢复地清除?”“贵公司核心研发团队位于中国,我们如何能确保你们的底层代码开发过程,不受任何可能违背欧盟价值观的法外要求影响?”……
问题精准地打在“七寸”上——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信任”和“合规”的壁垒高筑。
徐浩东在会后汇报时,语气难掩沮丧:“江总,他们几乎是在用放大镜审视我们的每一行代码和每一个业务流程,甚至带有某种……预设的不信任。”
江瑾辰沉默片刻,脸上并无意外之色。他深知,这是进入欧洲顶级市场必须经历的淬炼。
“不必气馁。”他冷静指示,“将对方所有问题整理成清单,组织最顶尖的技术和法律专家,逐条攻克,给出远超标准的解决方案。同时,启动B计划,加快与爱尔兰、荷兰等对技术投资更开放的欧盟成员国的谈判,用事实案例来敲开德国的大门。”
暗礁固然危险,但绕过或攻克它,才能驶入更广阔的海域。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更精细的操作。
刘亦菲:深水区的微光
《静默的河》的拍摄己过半,刘亦菲感觉自己正游弋在情感的深水区。角色的沉默像一层厚厚的壳,包裹着巨大的悲伤和渴望,需要她用极其内敛的方式去表达,这对她的能量消耗极大。
一场关键戏,是她的角色在目睹一场小镇悲剧后,独自在暴雨中奔跑。那不是发泄式的奔跑,而是一种麻木的、机械的、仿佛要逃离却又无处可去的绝望。
那晚气温很低,人工降雨冰冷刺骨。刘亦菲穿着单薄的戏服,在泥泞的街道上反复奔跑,导演追求一种极致的真实感。镜头一次次对准她苍白的脸、空洞的眼神、以及微微颤抖却紧握的拳头。
第N次拍摄后,导演终于喊了“过”。刘亦菲几乎虚脱,助理立刻用厚毯子裹住她。她坐在监视器前,看着回放中那个在雨夜里如同失去灵魂的自己,久久没有说话。
那种掏空般的疲惫感,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完成这部电影。
回到简陋的招待所,她泡了一个热水澡,身体才慢慢回暖。手机屏幕亮起,是江瑾辰发来的消息,没有问拍摄辛苦,只是分享了一张图片:是深夜办公室窗外的城市夜景,以及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配文:「也在熬夜。共勉。」
简单至极,却像一道微光,瞬间穿透了深水区的冰冷和孤寂。她仿佛能看到他同样在另一个战场奋战的身影。
她笑了笑,回复了一张窗外淅淅沥沥的夜雨照片(戏里的暴雨己停)。配文:「刚靠岸。晚安。」
没有诉苦,没有抱怨,只是告诉对方:我结束了今天的战斗,一切尚好,你也保重。
微光虽弱,足以照亮彼此前行的路,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独行。
暗礁需要谨慎绕行,而微光,则给予深夜航行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