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港湾之夜过后,生活似乎并未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依旧忙碌,依旧需要面对各自的战场和无处不在的压力。那份悄然确立的关系,如同投入湖心的宝石,并未激起惊涛骇浪,却在深处散发着温暖而恒定的光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彼此的日常。
最首接的变化体现在沟通上。加密通道依旧繁忙,但信息的性质悄然转变。少了些许小心翼翼的试探和隐喻,多了几分首接的分享和依赖。
他会随手拍下食堂新出的、她可能喜欢的甜点:「替你尝了,太甜,不合格。」她会在他连续开会几小时后,发来一条简短的消息:「起来活动,喝水。」深夜加班时,他可能会收到一句:「我先睡了,记得关灯。」配一张窝在沙发里看剧本的模糊照片。他也会在遇到某个棘手的技术难题时,不再是独自枯坐,而是简单描述给她听,有时她天马行空的、非技术领域的视角,反而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这种融入生活细节的牵挂和分享,比任何浓情蜜语都更让人安心。他们仿佛在各自奔跑的轨道上,系上了一根看不见却无比坚韧的丝线,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和脉搏。
徐浩东又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老板的变化。“瑾辰,”他凑过来,眼神贼亮却带着真诚的欣慰,“你最近……那种‘生人勿近’的气场好像弱了点?现在有点像……嗯……通了电但是电压很稳定的感觉?”
江瑾辰瞥了他一眼,难得没有让他“滚去干活”,只是淡淡一句:“你的传感器该校准了。”
徐浩东嘿嘿笑着溜走了。他知道,有些变化,无需言明。
然而,外界的风浪从未停歇。供应链的危机在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豌豆荚”自身的多方斡旋下,虽然避免了最坏的断供情况,但成本上升和交付不确定性依然像一道枷锁,制约着发展步伐。
AetherCapital在经历了短暂的沉默和声誉受损后,似乎调整了策略。他们减少了自己首接出面的频率,而是更隐蔽地通过投资组合公司、行业组织甚至学术机构,持续散布着关于“豌豆荚”技术路线、数据治理乃至创始人背景的质疑和谣言。这种“慢性毒药”式的攻击,虽然单次伤害不大,却难以根除,持续消耗着“豌豆荚”的声誉管理资源。
与此同时,那个由项目带来的技术光环,其效应也在逐渐减弱。学术界和高端技术圈的认可是真的,但将其转化为广泛的商业成功和用户信任,仍需时间和更多的案例积累。
“豌豆荚”仿佛一艘闯入了逆风区的航船,虽然引擎强劲,船员同心,却不得不耗费巨大的能量来对抗持续不断的阻力,前进得异常艰难。
这天晚上,江瑾辰和刘亦菲难得都有空,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屏幕里的她似乎刚结束一个线上访谈,妆容未卸,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两人没有过多谈论各自的烦恼,只是分享着一天中琐碎的见闻。他给她看实验室新到的、造型古怪的测试设备,她给他看窗外剧组临时搭建的、在夜色中显得光怪陆离的布景。
沉默间歇,江瑾辰看着屏幕上她精致的眉眼间那抹难以化开的倦色,忽然轻声问:“累吗?”
刘亦菲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些许无奈,却依旧清澈:“习惯了。你呢?”
“也习惯了。”江瑾辰回答。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但现在好像……没那么怕累了。”
因为知道,累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心停靠,有一个人可以无声陪伴。
刘亦菲显然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眼眸中的疲惫似乎被冲淡了些许,漾开温柔的涟漪:“嗯。那就一起习惯。”
通话结束前,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下个月在伦敦,有一个全球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峰会,规格很高,据说会有不少政要和顶尖科学家出席。”
江瑾辰心中一动。这类跨界的高规格会议,往往是展示技术应用前景、拓展高层人脉的绝佳舞台。
“我们收到的邀请函,评估后觉得时间冲突,本来打算推掉。”她继续说道,语气随意却目光专注,“或许……你们可以试试?换个舞台,唱唱不一样的戏。”
江瑾辰瞬间明白了她的用意。
她是在为他寻找下一个“”,下一个能打破僵局、提升格局的“灯塔项目”!
“好。”他毫不犹豫地应下,“我来安排。”
屏幕暗下。
江瑾辰独自坐在书房里,心中波澜微起。
逆风之中,她总能为他指出下一个可能的风向。
涟漪虽微,却持续扩散,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