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月的攻关,震动、温度、算法三大难点被一一击破。
那一夜,当最后的实验曲线稳如长虹时,全体团队成员的眼睛都红了——因为他们清楚,真正的终极大考终于到来。
——整机组装试验。
这意味着光源、反射镜、晶圆台、算法与冷却系统,要第一次被整合到一台完整的原型光刻机中。
任何一个环节失误,之前所有的突破都可能前功尽弃。
试验大厅的灯光全数亮起,厚重的防护舱门缓缓合拢,内部机械臂正在将一片崭新的硅晶圆装载上台。
整机光刻机伫立在中央,宛如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复杂的管道与光路环环相扣,冷光流转,仿佛无声地宣告:这是一场赌上未来的战斗。
伍思辰环视全场,目光如炬:“记住,从这一刻起,你们不是在见证机器,而是在见证历史。今天,大夏的光刻机,要睁开眼睛了!”
倒计时开始。
“三——二——一!”
伴随一声低沉轰鸣,极紫外光源骤然点燃,耀眼的光弧宛如一颗小太阳绽放在腔体深处。
光束瞬间被碳纳米管反射镜捕捉、折射,化作一道精准无比的光刃,首首投向晶圆台。
晶圆台随之启动!
它并没有僵硬地执行指令,而是像一个拥有灵魂的舞者,步伐轻盈而稳定,提前预判光束的落点,每一次转动都流畅至极。
震动被自谐振系统吞没,化为无声;
热量在脉动通道中规律跳动,如同心脏搏动;
算法在后台悄然进化,让晶圆台的动作愈发自然,愈发精准。
“误差——0。6纳米!”
“温度——稳定!”
“光斑汇聚成功!”
报告声接连不断,像一声声战鼓,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全场屏息凝视。
投影屏幕上,光束精准刻蚀在晶圆表面,一条条细若发丝的电路线条逐渐显现,清晰、锐利、无瑕。
当第一片晶圆缓缓被取出时,显微镜下的图案竟然完美无缺——这意味着,大夏的光刻机,真正刻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芯片线路!
“成功了……”
不知是谁哽咽着喊出声。
下一秒,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轰然爆发。
科研人员们抱头痛哭,彼此紧紧拥抱;有人扑倒在地嚎啕大哭,有人激动到手足颤抖,甚至有人首接高喊:“大夏万岁!”
那一刻,所有的艰辛、疲惫、失败与痛苦,全都化作汹涌的泪水与狂笑。
而伍思辰站在这片狂欢的中央,眼神深邃如夜空星辰,声音低沉而有力:
“震动,我们征服了!温度,我们掌控了!算法,我们赋予了生命!今天,它不是别人的影子,而是大夏原创的光刻机!”
“这一刻,我们告诉世界——大夏,再也不是追随者,而是开创者!”
掌声、呐喊声、泪水与笑声,汇聚成滔天巨浪。
实验大厅的每一盏灯,都在颤抖着回应这股热血与骄傲。
而那台静静伫立的整机光刻机,在众人目光中,仿佛真的有了灵魂,微微震颤着,宛如一头甦醒的巨兽,睁开了属于它的第一双眼睛。
那一夜,大夏实验室的欢呼还在回荡,第一片晶圆上线的照片和显微镜下的完美电路线条,己经被悄然传出。
尽管消息极力封锁,但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能真正瞒得住全球的眼睛。
不到十二个小时,全世界的政界、媒体、资本界都看见了那张震撼人心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