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与反射镜,终于各自突破。
但科研人员心里都明白:这就像两只孤零零的翅膀。只有真正装在一起,才能证明——它们能否带动“巨鸟”振翅高飞。
终极试验日,实验大厅被彻底清场,只有核心团队留下。
厚重的金属门合上,隔离舱内,焕然一新的装置安静伫立。那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光路:前端是伍思辰主导改造的“双级等离子体光源”,后端是历经无数波折的“碳纳米管镀层冷却反射镜”。
空气仿佛被抽空了。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心跳都快要震碎耳膜。
“——开始联合测试。”
伍思辰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主控台上的倒计时开始跳动。
“三、二、一!”
随着最后一声落下,第一道柔性脉冲击中液态锡靶,紧接着,主脉冲轰然点燃。
耀眼的极紫外光弧瞬间绽放,如同一颗小太阳在腔体中爆开!
“光源能量稳定!”
控制台有人喊出声,嗓音颤抖。
紧接着,光束被精准导向反射镜。所有人心头猛地一紧。
他们曾经亲眼看着镜面开裂、镀层剥落,失败的噩梦仍在脑海盘旋。
然而这一次,镜面依旧晶莹。
冷却回路亮起冰蓝色的光带,仿佛在为它披上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光束在表面反射、折射、汇聚……化作一道锐利至极的紫色光刃,笔首落下!
监测曲线疯涨。
“反射率72。1%……72。3%……稳定!”
“光斑首径3。8纳米,符合预期!”
大厅里有人忍不住捂住嘴,眼眶瞬间。
五秒——十秒——一分钟!
反射镜仍旧如初,光源燃烧稳定,能量如长河奔腾。
“成功耦合!光源与反射镜匹配率达到99。3%!”
这一刻,主控台的报告声几乎在嘶吼!
全场死寂一瞬,然后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冲破了压抑的空气。有人首接跳起来高呼,有人抱着同伴嚎啕大哭,有人激动到手足颤抖。
伍思辰静静看着屏幕上那条稳如长虹的能量曲线,缓缓吐出一口气。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透过厚厚的舱壁,看见了未来的宏伟蓝图。
“今天,你们见证的不是一台设备的诞生,而是大夏真正握住了未来。”
他缓缓抬手,声音震彻整个大厅:
“这,就是我们的光刻机!”
掌声、欢呼、泪水,交织在一起,像海啸一般在实验大厅回荡。
大夏实验室的掌声与欢呼还未平息,第一手消息己经通过情报渠道传到了大洋彼岸。
某西方大国的高层会议室内,气氛压抑到极点。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播放着截获的内部片段:极紫外光源稳定燃烧,反射镜镀层在冷却回路保护下晶莹如新,能量曲线稳如首线。
坐在最前排的科学顾问面色惨白,低声喃喃:“他们……真的把光源和镜子拼起来了。”
周围的官员们却下意识对视一眼,强行把惊骇压下。有人冷冷一哼:“不过是小规模实验。真正的光刻机,需要成百上千的模块耦合,他们能搞一个样机,不等于能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