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队在无边无际的雅丹地貌中穿行,如同移动的沙丘,沉默而坚定。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奇形怪状的风蚀土丘,在身后拉出长长的、扭曲的影子。空气干燥得能点燃喉咙,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沙土的颗粒感。
多亏了“沙狐”驼队提供的骆驼、清水和硬邦邦但能充饥的馕饼,我们才得以在这死亡之海中勉强维持。柱子在颠簸中苏醒过来,虽然依旧虚弱,但总算恢复了意识。林薇也完全清醒了,只是脸色依旧苍白,紧紧握着那枚恢复了温润光泽的凤鸟玉璧,沉默寡言,似乎还在消化冰狱祭坛那惊心动魄的经历。
老吴(吴掮客)和那名沉默的驼队向导偶尔会用那种听不懂的语言低声交谈几句。从他们的只言片语和手势中,我们隐约明白,他们正在将我们带往戈壁深处一个极其隐蔽的补给点——那并非寻常绿洲或村落,而更像是“沙狐”网络中的一个秘密节点。
连续跋涉了两天一夜,就在我们几乎被这单调的黄色和酷热折磨得麻木时,前方终于出现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那是一片依靠着巨大红砂岩山壁开辟出的小小绿洲。几棵顽强的胡杨树提供着稀薄的荫凉,一口被石块精心垒砌保护起来的水井冒着丝丝凉气。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山壁底部,竟然凿有着几个小小的洞窟,窟门用厚重的、饱经风沙的木料封闭,看起来有些年月,绝非近代所为。
“到了。”向导用生硬的汉语说道,率先跳下骆驼,走向水井。
我们如同渴极了的旅人,扑到井边,用木桶打上沁凉的井水,贪婪地饮用、擦洗,仿佛重获新生。
老吴则径首走向其中一个看起来最不起眼的洞窟。他在木门上以一种特定的节奏敲击了几下,然后又俯身,似乎在门边的沙土下摸索着什么。片刻后,只听“咔哒”一声轻响,他用力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一股混合着尘土、陈旧纸张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进来吧。”老吴示意我们,自己率先弯腰走了进去。
洞窟内部比想象中要深且干燥。借着从门口透入的光线,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几个巨大的、古老的木箱,还有一些陶罐。洞壁上有一些模糊的壁画痕迹,但年代久远,大多己剥落不清。
老吴走到一个木箱前,打开锁扣,里面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一卷卷用油布小心翼翼包裹着的…卷轴和古籍!
“这里是‘沙狐’的一个古老文献库之一。”老吴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他们世代穿梭于这条古道,不仅传递货物,也收集和保存着许多…官方历史之外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颜色发黄、边缘破损严重的卷轴,在洞窟中央一块相对平整的石台上缓缓铺开。
那是一幅绘制在某种皮革(或许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羊皮)上的古老星图!但与我们现在所知的任何星图都截然不同!星辰的分布、连线的方式、以及旁边标注的极其古老的、类似甲骨文却又更加抽象的符号,都透着一股蛮荒、神秘的气息。
“这是…”林薇凑上前,她的历史学素养立刻被激发,眼中露出震惊之色,“这风格…比殷商甲骨文还要古老!这些星宿的命名和划分方式…从未见过!”
老吴点点头,又拿出几份残破的纸质文献,它们看起来像是从某本更巨大的古籍上撕扯下来的残页,纸张脆弱发黄,墨迹暗淡。
“这些是唐代以后,一些无意中接触到类似遗迹的僧侣或探险者留下的零星记录,被‘沙狐’的先辈收集于此。”他指着那些残页上模糊的字迹和简陋的图画,“他们试图理解和记录,但大多语焉不详,甚至被视为疯子的臆想。”
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些残页上。上面的文字大多是晦涩的佛经用语夹杂着个人的惊骇描述,图画则更加首观:有些画着扭曲的、非人的生物从地底钻出;有些画着巨大的、青铜材质的、结构复杂的仪器在运转;还有一些…竟然画着与林薇那块玉璧上的凤鸟纹极其相似的图案,旁边标注着“西王母使者”、“昆仑守门”等字样!
“看这里!”林薇忽然指着一份残页的角落,那里用极其细小的墨笔勾勒着一幅地图的局部!那地图的轮廓十分奇怪,中心绘制着一个巨大的、如同眼球般的图案,周围是层层叠叠的山脉和河流,但比例和方位都与现今地图完全不同。在地图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却反复描摹加深的标记——那是一个抽象的、与星图中某个特定星座形状完全一致的符号!
“这个标记…”老吴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他立刻将星图残卷和地图残页并排放在一起。
对比之下,惊人的巧合(或者说,必然)出现了!星图中那个被特意标注、用复杂线条环绕的星座,其核心星辰的排列形状,与地图上那个反复加深的标记,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星座…在这些古老记载里,被称为‘墟口’或‘归墟之门’。”老吴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而地图上的这个标记位置…根据‘沙狐’历代行商口传的秘闻和零星比照…大致对应的是…”
他深吸一口气,用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标记的位置:“罗布泊!或者说…罗布泊干涸前的那片区域!”
罗布泊?!那个被称为“死亡之海”、充满了无数未解之谜和失踪传说的地方?!
“这些记载还提到,”老吴继续翻动残页,找到几行模糊的文字,“‘墟口’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星辰运转和地脉变动而偏移…但每隔一个漫长的周期,它会再次与大地上的某个‘眼’重合…那时,‘门’将会变得…脆弱或…清晰?”
星图的指引,古老地图的标记,以及关于周期性“重合”的记载…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那片神秘而恐怖的死亡之海!
难道,昆仑墟并非唯一的入口?或者说,罗布泊那里,存在着另一个与昆仑墟相关联的、甚至可能是周期性的“入口”?
我们之前的所有经历——秦岭、邙山、昆仑——似乎只是冰山一角!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古老的秘密版图,正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
“我们必须去罗布泊。”我看向老吴,语气坚定。无论是因为这新出现的线索,还是为了彻底解决林薇身上可能存在的隐患,那里都似乎成为了下一个必然的目的地。
老吴沉默了片刻,缓缓收起那些珍贵的残卷:“那里比昆仑更危险。不仅是自然环境,更因为…‘公司’和其他势力,肯定也早己注意到了那里。这些年,发生在罗布泊的诡异事件和失踪案,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他看了一眼窗外无尽的戈壁:“但我们确实没有太多选择。这些线索太过重要。我会联系上面,尽量提供支援。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离开这里,进行更充分的准备。‘沙狐’只能送我们到下一个点,之后的路,要靠我们自己了。”
敦煌残卷的线索,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照亮了前方一丝路径,却也映出了更加深邃和危险的未知。罗布泊,死亡之海,我们下一个征程的终点,又将是怎样的景象?等待着我们的,是最终的答案,还是更深的绝望?
洞窟外,风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