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关中大饥”这个核心痛点,冯异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式:
·鼓励“复工复产”:大力鼓励流亡在外的“前员工”(百姓)返回家乡,并给他们发放“创业启动资金”(种子、农具),让他们重新“上岗”(耕种土地)。
·紧急“调拨资源”:积极与周边情况稍好的“兄弟分公司”(郡国)协调,调拨粮食过来进行“紧急输血”,缓解眼前的“粮荒危机”。
·打击“内部蛀虫”:对于那些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内部腐败分子”(豪强地主),冯异坚决打击,把他们的“非法囤货”拿出来平价销售或者分给百姓,相当于“内部反腐”和“整顿市场秩序”。
通过这些措施,关中地区“人相食”的惨状逐渐得到缓解,社会最基本的“运行基础”算是稳住了。
第三步:优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政治整合)
在稳定了基本秩序和经济之后,冯异开始着手进行“管理架构”的调整:
·选拔“优秀经理人”(任用贤能):他不再任人唯亲,而是在本地选拔有德行、有能力的“地方人才”担任各级官吏,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管理层换血”,提升了“团队执行力”。
·简化“工作流程”(简化行政):他精简了冗余的管理层级和繁琐的政务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给老百姓“减负”,相当于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用户负担”。
·重塑“企业文化”(文化认同):冯异非常注重“品牌文化建设”。他亲自去祭祀西汉的皇陵,修复在战乱中被破坏的礼制建筑。这一下,关中的老员工(百姓和士人)一看,哟,新来的CEO尊重我们公司的老传统啊!心理距离瞬间拉近,对“东汉集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这手“情怀牌”打得非常漂亮。
第三部分:低调的“大树将军”与辉煌的治理业绩
冯异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极度低调,不争不抢。每次其他将领在一起吹嘘自己的战功,争论谁该排第一时,冯异总是默默地一个人躲在大树下休息,因此得了个“大树将军”的外号。这种不搞“办公室政治”、不搞“内卷”的作风,反而让他能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原本如同地狱的关中地区,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机:
·社会秩序:从“盗贼横行”变成了“路不拾遗”。
·经济状况:从“人相食”变成了“仓廪充实”。
·人口流动:从“流民西散”变成了“归者日众”。
·品牌声誉:从“怨声载道”变成了“百姓归心”。
曾经因为邓禹作战不利而对东汉政权持观望态度的关中各地“代理商”(地方势力),看到冯异把关中治理得这么好,纷纷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归附)。冯异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刘秀稳定了两方大局。
当冯异把这份辉煌的“季度财报”和“年终总结”送到洛阳时,刘秀简首是喜出望外。他立刻下诏表彰冯异,把他比作西周的开国功臣周公!这可是极高的评价。刘秀深刻认识到,像冯异这样既能打硬仗、又能搞治理、还不居功自傲的“全能型高管”,是多么的难得和宝贵。
关中这个“核心业务区”的成功重组与复兴,为刘秀提供了稳定的后方和财政来源,使得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审视东方那些还在观望或者说不太服气的“地方诸侯”和“竞争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