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天命之子 刘秀 > 第8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第2页)

第8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第2页)

然后,爆发出了一阵混合着理解、调侃和“果然是我兄弟”的大笑。

“哈哈哈!执金吾!文叔你好志气!”“可以可以!这官够大!够威风!”“到时候文叔你当了执金吾,咱们兄弟去长安,是不是就能横着走了?”“还得是文叔,在长安见过世面,目标就是实在!”

大家觉得这目标很具体,很形象,很“刘秀”——有点追求,但追求的点又有点出乎意料的……朴实无华且枯燥?毕竟执金吾虽然位高权重(中二千石,九卿之一),但主要负责的是京城巡逻、治安、消防之类的,更像一个高级武职,并非文官体系的顶峰(比如三公)。在刘縯这种动不动就“复兴高祖之业”的宏大叙事面前,显得格外“接地气”。

刘縯也笑了,用力拍着弟弟的肩膀:“好!执金吾就执金吾!第一步,先拿下宛城!第二步,进军长安!到时候哥给你保驾……呃,哥给你撑腰,让你当最威风的执金吾!”

刘秀:“……”(哥,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单纯觉得那样很帅……而且你这计划是不是跳步有点快?)

这句话,在当时的环境下,被成功地解读了。

·对创业小组来说:这是刘秀表忠心和定目标了,是自己人!目标虽然听起来有点“土嗨”,但够具体,有画面感,总比说想当丞相、大将军那种虚头巴脑的让人安心。

·对刘秀自己来说:他说的是一半真心(那一刻的视觉震撼和慕强心理是真的),一半是应付场合的“场面话”(总得有个说得出口的理想吧?难道说我想回家种地?)。这非常符合他谨慎务实又偶尔会被宏大场面触动一下的性格。

·对历史来说:这句话后来被记载下来,成了刘秀“早年胸无大志”的铁证。后世很多人拿这个调侃,你看光武帝,年轻时的最高理想也就是个“京城保安队长”,真是出息(狗头)。

然而,真相往往比标签更复杂。

“执金吾”宣言的深层心理分析:

1。慕强与视觉动物本能:刘秀首先是个正常人。正常人看到那种极高规格的仪仗队,感受到最首接的权力威仪展示,产生“哇塞,好牛,我也想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这跟现在很多人看到富豪炫富、明星走红毯会产生羡慕是一个道理。这是一种对“成功”最外在、最符号化的首观向往。他羡慕的不是执金吾的具体工作内容(抓小偷、巡街?),而是那个位置所代表的排面、权威和社会认可度。

2。务实者的“天花板”想象:对于当时还是一个“没落宗室、太学应届生”身份的刘秀来说,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那种位极人臣的目标,太遥远,太虚,甚至有点“僭越”感。而“执金吾”这个级别,属于“高级干部”,但又似乎“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范畴。这是一个符合他当时身份认知和现实预期的“职业天花板”想象。相当于一个应届生说“我将来想当部门总监”,而不是“我将来要当集团董事长”。

3。对秩序和威仪的向往:刘秀骨子里是喜欢秩序和稳定的人(这从他后来治国也能看出)。执金吾的职责是“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是首都秩序的象征。在天下渐乱、王莽改制搞得一团糟的背景下,那种威风凛凛、代表强大国家机器维护秩序的场面,可能潜意识里给了刘秀一种安全感和社会正常运行的美好想象。他向往的,或许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秩序感。

4。应对社交压力的完美话术:在那种需要表露“雄心”的场合,说想当执金吾,完美!既显示了自己有追求(看,我想当九卿之一),又不会显得过于野心勃勃惹人忌惮(毕竟不是三公),还非常具体生动(有画面感,容易引发共鸣),成功化解了社交尴尬。这体现了刘秀早期就具备的高超的情商和场面话技巧。

所以,“仕宦当作执金吾”根本不是什么“胸无大志”的实锤,而是一个年轻人在特定情境下,混合了瞬间情绪冲动、务实心理评估、社交话术需求的复杂产物。

后来,等刘秀真当了皇帝,估计没少被身边知根知底的老臣(比如严子陵,如果他在朝的话)调侃:“陛下,您看您现在这排面,比当年那个执金吾如何啊?”刘秀大概只会笑笑,心里暗想:“黑历史求别再提……当年还是太年轻,没见过世面啊。”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此刻,在舂陵的临时会议室里,刘秀凭借着这句“执金吾”宣言,成功融入了创业团队的狂热氛围,虽然他自己心里对大哥那套“快速上市”计划依然持保留态度。

他更关心的,可能是家里那几亩地今年收成怎么样,以及……能不能先给他弄碗热饭吃。长安求学记结束了,但南阳老刘家的“宅基地危机”和“创业风险”,可都还实实在在等着他呢。

那句著名的宣言,就像他人生路上的一个偶然抓拍,记录下了某个瞬间的稚嫩与真实。而真正的宏大叙事,即将在那片他更熟悉的田野上,缓缓拉开序幕。知识改变命运?或许。但有时候,改变命运的,可能只是一支路过你眼前的、特别帅的仪仗队所激发的、最原始的那一点点向往。

(不好意思改了一下大纲,前面不好删除,从新第7章开始吧,前面后面再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