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来祥老账簿上那两条紧挨着的记录,在戴灵均和周老师心中炸开。
林婉清购买安神药的三天后,林家商行就急需大量金疮药?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掌柜的,这后面还有关于林家的记录吗?”
戴灵均指着那页账簿,语气明显急促了几分。
老掌柜又往后翻了几页,摇摇头:“没了,甲戌年五月之后,就再没有林家的账目喽。看样子,像是……像是就没再来往了。”
线索在这里似乎断了,但又指向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林氏商行本身。
第二天一早,戴灵均和周老师就泡在了蒙城市图书馆的地方志阅览室。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的气味,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布满灰尘的书架间撒满光点。
他们重点查阅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志和人物传记。
经过一番仔细搜寻,终于在一本编纂于民国后期的《蒙城工商史略》中,找到了关于“林氏商行”的零星记载。
书中提及,林氏商行曾是蒙城有名的富商,主要经营茶叶和锡器贸易,生意一度做得很大,往来于滇南和东南亚之间。
林家老爷林承业精明能干,为人也算乐善好施,在蒙城商界颇有声望。
然而,关于林家没落的记载却不全,只模糊地写道“后家道中落,产业凋零,原因不详”。
时间点,大致就在民国二十三、西年左右。
“看来这林家,是突然垮掉的。”
周老师合上厚重的史略,眉头紧锁。
“正史记载避重就轻,里面肯定有隐情。”
从图书馆出来,戴灵均决定再去麒麟街及周边老居民区走访。
他需要更接近当事人的信息。
他在麒麟街附近一条更老的巷子里,找到一位坐在自家门槛上晒太阳的百岁老人。
老人耳朵有点背,需要凑得很近大声说话才能听清。
戴灵均耐心地比划着,提高音量询问:“老人家,跟您打听个旧事,您记不记得以前街上有个林家,开商行的,卖茶叶和锡器的?”
老人浑浊的眼睛眨了眨,努力回忆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用沙哑缓慢的方言说道:
“林家……林承业家嘛……记不得喽,好多年前的事喽……好像……好像是得罪了什么人咯……”
“得罪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