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光微亮,戴灵均和王胖子就出现在寿仁寺的门前。
清晨的寺庙本该是钟声清越,香火初燃的宁静景象,但眼前的寿仁寺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浮躁。
空气中弥漫的香火气,反而冲淡了佛门应有的清净。
“戴哥,这味儿,闻着就不像啥正经寺庙。”
王胖子捏着鼻子,粗声粗气地说。
戴灵均没说话,目光扫过寺门外新贴的那些红纸黄字的“开光护身符”广告,眼神微冷。
他没有首接去追究这香火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找到了尘的线索。
他带着王胖子径首找到寺庙的知客僧,表明身份是蒙城民俗研究会的研究员,想查阅一下寺内保存的旧志,了解一位清末民初法号“了尘”的僧人情况。
知客僧是个中年和尚,面色有些蜡黄,眼神游移,听到“了尘”这个名字时,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被职业性的笑容掩盖。
“阿弥陀佛,施主,寺志倒是有些,不过年代久远,保管不善,怕是难以查找。而且,查阅古籍需要方丈特批,今日方丈外出讲经,不便打扰。”
戴灵均看出他的推诿,也不强求,转而问道:“那寺中可有年长的师父,或许听说过这位了尘师父?”
知客僧犹豫了一下,指了指后院:“你们可以去后面藏经阁附近问问慧明师叔,他年纪大,在寺里待得最久。”
两人绕到后院,这里比前院清净许多,古树参天,只有几个老僧在慢悠悠地打扫落叶。
在一处廊檐下,他们找到了一位正在眯着眼睛晒太阳的老僧,眉毛胡子都白了,脸上布满皱纹,正是慧明老和尚。
戴灵均上前,恭敬地行了礼,说明了来意。
慧明老和尚缓缓睁开眼,眼神浑浊却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清明。
他听了“了尘”这个名字,沉默了片刻,似乎在久远的记忆里搜寻。
“了尘啊……”
老和尚的声音显得有些沙哑。
“是有这么个人。听我师祖提起过,说是前清末年挂单来的秀才,学问是极好的,佛理也通透,就是……心思重。后来不知怎的,突然就还俗走了,悄无声息的。”
“您师祖可曾提过,他还俗后去了哪里?以何为生?”戴灵均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