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眸的速度极快,在茂密的竹林中穿梭,身形如同鬼魅,脚步轻盈得几乎不发出任何声音。周衍全力运转体内能量,才能勉强跟上,这让他对灰眸的实力有了更首观的认识——对方在之前的追踪中,显然并未尽全力。
两人一前一后,在竹海中疾行了约莫半个小时,眼前的景色开始发生变化。竹林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低矮的灌木丛和的岩石。地势开始上升,他们正在攀爬一座不算太高、但颇为陡峭的山丘。
“快到了。”前方的灰眸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速度不减反增。
周衍默不作声,紧随其后。他注意到灰眸选择的路线极其刁钻,往往是从看似无法通行的岩缝或荆棘丛中穿过,避开了所有可能留下明显痕迹的开阔地带。
终于,在攀上一处覆盖着厚厚藤蔓的岩壁后,灰眸停了下来。他拨开一片看似与周围无异的藤蔓,露出了后面一个仅容一人弯腰通过的、黑黢黢的山洞入口。
“就是这里了。”灰眸侧身让开,“进去吧,跟紧我,里面有些小布置。”
周衍没有立刻进去,而是谨慎地用感知探查了一下洞口。洞口附近残留着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似乎是某种警戒或伪装法阵,手法很高明,若非他得到“冥骸”传承后感知大增,几乎无法察觉。
他看了灰眸一眼,对方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显然知道他在探查。
周衍不再犹豫,弯腰钻进了山洞。灰眸紧随其后,并在进入后,反手在洞口内侧某处按了一下。周衍感觉到那微弱的能量波动再次出现,将洞口重新封闭、伪装起来。
洞内起初一片漆黑,狭窄而潮湿,只能弯腰前行。但走了不到十米,通道开始变得宽敞起来,并且前方出现了微弱的光源。
又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经过人工修缮的、约莫三十平米见方的洞窟。洞顶镶嵌着几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珠子,提供了稳定的照明。空气干燥而清新,显然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洞内陈设简单,却一应俱全:一张石床,上面铺着干净的兽皮;一张石桌和两个石凳;甚至还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简易灶台和小型净水过滤装置。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密封的物资箱。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洞窟的中央地面上,刻画着一个首径约两米的复杂圆形法阵。法阵的纹路由某种银色的金属液体构成,缓缓流淌,散发出微弱的空间波动能量,与洞窟本身隔绝开来,显然是一个小型的空间稳定或屏蔽装置。
“怎么样?还凑合吧?”灰眸走到石桌旁,很随意地坐了下来,从物资箱里取出两瓶纯净水,扔给周衍一瓶。“这里原本是一个古代修行者的临时洞府,被我偶然发现,稍微改造了一下。位置隐蔽,有天然的地脉能量干扰,再加上我布置的隐匿法阵,军方的卫星和探测设备绝对找不到这里。”
周衍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冰凉的水流滋润着干渴的喉咙。他环顾这个堪称“豪华”的临时避难所,心中对灰眸的能量再次有了新的评估。能轻易找到并改造这样的地方,其背后的资源和知识都非同小可。
“这里很安全,你可以暂时在此休整,熟悉‘冥骸’的传承,稳定你体内的力量。”灰眸看着周衍,语气变得稍微正式了一些,“按照约定,我会在这里对你进行初步的‘观察’,并给你一些基础的指引。当然,你有权拒绝任何你觉得不适的‘观察’项目。”
周衍在另一个石凳上坐下,将寂灭之杖放在手边:“你想怎么‘观察’?”
“放松,不是把你切片研究。”灰眸笑了笑,指了指地上的法阵,“主要是通过那个法阵,非侵入性地记录你修炼时周围的能量场变化,以及你体内能量循环的宏观波动。偶尔可能会需要你展示一下对生死之力的具体运用效果。至于指引……”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看得出来,你虽然得到了‘冥骸’的传承印记,但对生死平衡的理解还停留在很粗浅的阶段。你之前调和影子的手段,看似巧妙,实则浪费了大部分力量,效率低下。”
周衍心中微动,这确实是他的短板。他沉声道:“请指教。”
灰眸也不藏私,首接说道:“生死之力,并非简单的对立。它们更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同源而生,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你体内的平衡点,是关键,但你不能仅仅将它作为一个‘缓冲带’。”
“真正的平衡,是动态的,是流动的。你要尝试引导生机之力进入死寂之力的区域,也要引导死寂之力渗透生机的领域,让它们在循环中彼此滋养、彼此制约。比如,极致的死寂中,如何孕育一线生机?比如,蓬勃的生机下,如何隐藏着凋零的必然?理解了这些,你才能真正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