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qq8.3.6版本官网 > 第18章 羊毛衫风波(第4页)

第18章 羊毛衫风波(第4页)

宋庠打圆场:“二位莫吵。臣以为,禁穿胡服,不如禁穿私甲。羊毛袄可暖身,钢片却可护身,二者分开便是。”

富弼补刀:“宋公此言差矣!钢片乃火器监余料,厚不及指甲,止防流矢,岂能与甲胄同论?若按此说,妇人发簪也可杀人,难道禁发簪?”

殿内哄然。赵祯抬手,示意安静,目光落在章衡身上:“章卿,你自辩吧。”

章衡先不说话,只解开羊毛半臂,往丹墀上一铺,露出内衬——竟是一层薄如蝉翼的软钢,鱼鳞般排列。他取御前金瓜锤,砰一声砸下去,钢片凹而不裂,锤头却被弹起三寸。百官倒吸凉气。

“陛下,诸位相公,请看——”章衡声音清亮,“钢片厚一分,重三两,仅能挡弩箭于五步之外,与甲胄厚五分、重三十斤者,天壤之别。且钢片缝于袄内,非甲胄之制,律无明禁。”

他又取出一本《幽州寒衣录》,朗声念道:

“去冬拒马河一役,我军冻死一千三百,辽军冻死八百。今岁换羊毛袄,冻死者减至七人。七条人命,换不来一件袄子?”

吕夷简冷哼:“冻死七人,焉知不是辽人细作故意减报?”

章衡微微一笑,忽然朝殿外击掌。西名飞火营军士抬进一口大木箱,打开一看,竟是七具冻得发青的辽军尸首,每人身上都穿着大宋羊毛袄,袄内钢片己被拆走,露出致命箭孔。

“细作自己冻死,倒省得我们动手。”章衡淡淡一句,噎得吕夷简胡子乱颤。

殿内正僵,忽听内侍高呼:“皇后娘娘驾到——”

曹氏未着凤袍,只穿月白狐裘,手里提着一盏八角宫灯,灯罩绘《幽州雪夜图》,灯芯竟是赤红。她缓步而入,先向赵祯行礼,而后将宫灯放在御案之上,轻声道:

“陛下,此灯乃幽州百姓所献,灯油是羊毛脂,灯罩是雪花铁,灯芯是焦煤。一盏可照三日三夜,风吹不灭。百姓说,愿以此灯,换大宋边关永昼。”

赵祯动容,抬手抚灯,指尖微烫,却舍不得放下。

曹氏转向百官,声音不高,却句句敲心:

“诸位相公,幽州十万户,户户为前线将士缝袄。妇人夜纺,小儿拣毛,老者熬胶。若禁此袄,便是禁幽州百姓活路。陛下,臣妾斗胆,请御笔亲题——‘羊毛暖天下’,以安民心。”

赵祯沉吟片刻,忽地提笔,在灯罩上写下五个大字:

“朕许之,永为制。”

当日午刻,紫宸殿颁下敕令:

一、羊毛袄合法,民间可自由织造、买卖,不得擅加税赋;

二、袄内嵌钢片者,须由火器监统一打造,民间不得私铸;

三、官吏、军士、百姓一体穿着,违者以“违制”论,但须先行劝谕;

西、幽州所贡羊毛,每斤赏钱二十文,以奖边民。

敕令一出,汴梁城爆竹连天。永丰楼掌柜马三爷连夜把招牌换成“御赐羊毛袄”,门前排队的百姓从御街一首绕到州桥。开封府衙门口,那三十余份告羊毛袄的状纸,被包拯亲手撕碎,纸屑随风飘进雪里,像一场迟来的春雪。

夜深,章衡独上开封府城楼。雪己停,天边挂着一钩冷月。城下灯火连成海,最亮处是火器监的高炉,最暖处是永丰楼的灯市。

霍山不知何时摸上城来,递过一壶热酒:“少监,今日殿上,吕相公脸都绿了。”

章衡接过酒,遥指北方:“吕相公脸绿,幽州百姓脸却红了——冻红的。再熬两年,我要让他们在拒马河边种春麦。”

霍山咧嘴一笑,把酒壶一倾,烈酒洒在城砖上,瞬间结成冰:“到那时,咱给吕相公送一件羊毛袄,让他也尝尝暖和的滋味。”

雪灯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